十年前衛星通訊社記者去過這家醫院。當時就醫的病人數量之多,令人印象深刻。走廊里的座位都坐滿了人,許多人就睡在地上,用自己的包當枕頭。這並不奇怪:為了能到自己需要的醫生那裡看病,一些人需要排上好幾天的隊。而且還要辦理許多官僚手續。先要排隊辦醫療卡,然後交費,接著是排看醫生的隊,最後還有進行各種化驗。不過衛星通訊社記者因為是外國人,有單獨的隊,因為所有手續都要付費,而且是全額付費。雖然用不著為掛號排長隊了,但還要和大家一起排看醫生的隊。當時令我驚訝的是:醫生同時看幾個病人。給一人看嗓子,給另一人量血壓,而且總共不超過5分鐘。
不過,又能怎樣給如此眾多的人看病呢?據統計,中國每1000人僅能輪上2.3個內科醫生,而在瑞士,例如,為4.25個。
因此中國為減輕醫療工作者們的擔子,開始向醫院引進人工智能。例如,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人工智能現在能進行"問診",最終基於"問診"結果建議去看哪位醫生並進行哪些化驗。正如醫院網站報道的那樣,人工智能現在還能幫助建立患者病歷,醫生也就不用花太多時間用手去寫病歷。除此之外,人工智能還可分析X光片和CT。不過正如醫學專家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的那樣,人工智能暫時還只能做一些例行和重復性的工作,而診斷和開藥只能由醫生完成。
這位專家說:"關於人工智能在哪些方面能夠取代醫生這個問題,我想舉個例子,雖然現在已經出現了無人駕駛汽車,但是它能完全取代司機嗎,我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人工智能要取代醫生,除非人類滅亡了,可是如果人類都不存在了,也就不需要醫生了。人工智能技術只能為醫療帶來便利,這是肯定的。但是如果說人工智技術能夠分析X光片,這是不可能的。人工智能技術僅僅能幫助醫生尋找圖像中的病變或結節,如果談取代是不可能的。至少我認為現在是不可能的,說不定以後有可能。還有關於人工智能機器人幫助醫生填寫病例這個問題,目前訊飛在這方面雖然做得不錯,但是也存在很多的錯誤。而且,並不是所有的醫生都說普通話,很多醫生說的可能還是方言。因此,我不認為機器人能夠將醫生所說的話完整、準確地記錄下來。我想強調的是,醫學不是圍棋,圍棋的規則是已經定好的,醫學本身還在不斷地向前發展,醫學領域目前對很多病理都尚未研究清楚,人工智能怎麼可能就取代醫生呢?"
的確,還存在人工智能的道德和法律責任問題。它在現實生活中將如何工作?如果機器人失誤?誰能為此負責?機器人在理想的條件下工作良好,但情況一旦出現偏差,就很容易出錯,自動駕駛汽車在亞利桑那州撞死行人就是警告。這位專家指出,目前在醫院一切責任都由醫生承擔,決定都由他們做出。
不僅人工智能,而且其他高科技,也將幫助中國醫院解決排隊難問題。技術巨頭騰訊控股的微醫集團為農村醫療站研制出一種小型裝置,它可進行11種不同的檢查,例如,測量血壓,做心電圖,把蒐集來的化驗結果自動儲存到電子卡中。此外,還有可能同醫生在線視頻看病系統,病人能在自己村子里獲得救助,不用走上幾十、甚至數百公里去城裡看病。如果一定要在大城市裡面對面看醫生的話,騰訊公司向自己的用戶承諾,看病不用再排隊。騰訊建議用戶看病和交費都用手機軟件,甚至排電子隊。系統自己安排並告知患者最好何時去醫生那裡。
而為了要去看某位指定的專家,可借助微信。騰訊公司同英國數字醫療公司Babylon Health簽署一份合作協議,將在微信平台上評估疾病。屆時近10億微信用戶就能告訴人工智能自己哪裡不舒服,而它就可告訴用戶去誰那裡做進一步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