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馬爾代夫前總統、反對派領導人穆罕默德•納希德(Mohamed Nasheed)在一篇發表在印度報紙上的公開文章中請求印度干預馬爾代夫事務。印度個別政要也呼籲這麼做,如此一來,莫迪政府就不得不作出令人不快且複雜的抉擇。庫普里亞諾夫認為:
"印度現在不存在走出這一衝突的必勝戰略。也就是說,或者印度採用武力,但這麼做會讓斯里蘭卡、孟加拉國、尼泊爾等地區小國遠離自己,而且在國際層面可能也將產生大量問題。或者相反,印度現在嘗試以與馬爾代夫總統亞明和談的方式解決事情,爾後努力在總統選舉中把亞明踢出局。但在任何情況下,印度形象都將遭受損失。"
對中國來說,馬爾代夫局勢也非常棘手。中國對馬爾代夫,整體而言對印度洋地區的經濟滲透在增長,這完全可以解釋。中國感興趣的是波斯灣國家的石油能夠暢通無阻地通過印度洋。這樣一來就很容易理解,中國為何不得不對馬爾代夫的政治危機作出回應。
庫普里亞諾夫指出,從戰略觀點來看,對中國而言,最大限度的好處是馬爾代夫當選總統阿卜杜拉·亞明掌權,且在今秋選舉結束後繼續出任下界總統。庫普里亞諾夫還注意到馬爾代夫事件對中國而言很重要的另一個地緣政治現實。他說:
"無疑,馬爾代夫現在是印度和中國爭奪對南亞國家影響力的爆發點。對印度來說,這尤為迫切,因為馬爾代夫從1988年起,甚至從更早時候起,就一直處於印度的影響區域內。從印度的角度來看,中國人不應該在馬爾代夫存在。印度人把中國在馬爾代夫影響力的增長視為是對本國在印度洋地區地位的打擊。美國寄望於把印度變成對抗中國的盟國。美國傾向於自己不和中國正面對抗,但最大限度地煽動印度和中國之間的衝突。自然,美國將積極推動印度干預馬爾代夫事務。印度指望在馬爾代夫平台上最大限度地遏制中國。"
中國四川大學南亞研究所教授戴永紅認為,印度政要和媒體對中國對馬爾代夫政策的攻擊經不起推敲。
他說:"首先,馬爾代夫目前的狀況是該國的內政,中國和印度同樣作為在南亞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家,應該有更多的擔當,但是這種擔當並不是干涉別國內政,而是要尊重馬爾代夫政府的獨立處理、解決問題的權力,因為畢竟馬爾代夫是主權國家。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已經對此明確表態,當前馬爾代夫發生的事態是馬國內政,應由馬爾代夫各方通過對華協商妥善解決。並沒有像印度媒體所說的,中印要在馬爾代夫展開爭奪。其次,中國在馬爾代夫的確有很多利益。例如,去年11月雙方簽訂了中馬自由貿易協定,馬爾代夫還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這是由於該國政府意識到同中國發展經貿往來,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深度合作對發展民生有利,是自身發展的需要,並非針對印度。包括周邊的尼泊爾、斯里蘭卡、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南亞發展中國家,同樣需要改善民生,發展經濟,中國可以向它們提供所需的資金、技術和管理,能夠實實在在地援助它們,而不是印度那樣‘口惠而實不至'--給出的承諾很多,但是真正落實的卻很少。再次,中馬在政治、經濟、外交等領域的關係日益加強,這原本就是國與國之間的正常交往,是中馬兩國的主觀意願,但是在印度媒體和政界看來,中馬之間的合作會影響印度在馬的利益。印度如何看待,這是他們的事情,我們也無法阻止。如果說中馬發展關係威脅到印度,那麼印度也可以發展與馬國的關係,也可以給馬國帶去政治、經濟、外交上實實在在的利益,而不是一味地採取以強凌弱的手段,干涉別國內政。二戰後,印度對南亞中小國家施以政治、經濟輿論壓力的例子就太多了,南亞除印度外的每個國家都在這方面有不同程度的表現。"
馬爾代夫事件使中國資本和中國與馬爾代夫開展軍事合作的風險陡增。因此觀察員們認為,北京將在國際法律界的框架下,利用本國在印度洋地區的外交分量和經濟影響力,協助馬爾代夫克服當前的政治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