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報》援引日本東北大學的研究人員Kunio Kaiho的話稱:“恐龍只是不太走運。如果隕石掉在地球的其他地方,就不會出現大幅度甚至小範圍的氣候變冷。事實上,決定恐龍命運的不是隕石墜落,而是隕石墜落的地點。”
現在,大部分古生物學家認為,6550萬年前發生的最後一次地球生物大滅絕是由隕石墜落造成的,隕石在墨西哥南部留下了直徑300公里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
無人懷疑這起隕石墜落事件,但它對恐龍和海洋爬行動物滅絕所起到的作用仍引發爭議。如果小行星和它造成的“核冬天”造成了這些生物的滅絕,為甚麼鰐魚、烏龜以及生活在相似環境中的鳥類未隨著它們一起消失呢?
一年前,Kaiho和日本築波氣象研究所的同事Naga Oshima針對這一奇異現象提出了一種與眾不同的解釋,他們發現,隕石落在一個巨大的富含石油的沈積岩層中。
隕石的墜落將使得這些石油釋放並燃燒,大量煙灰進入大氣,引發“隕石之冬”,殺死了所有需要大量食物和熱量才能生存的動物。
如果隕石沒有墜落在尤卡坦半島,而是落在美國中部或北部的任何地方,那麼恐龍可能都不會覺察到這場災難,因為平均氣溫總共只會降低0.5-2攝氏度。
所以,正如日本研究人員所言,恐龍只是太不走運了,而人類的祖先借機佔得了在恐龍時代不可能獲得的新的生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