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三季度進口增長了22.3%,出口增長了12.4%。9月份的數據分別為19.5%和9%。這是黃頌平提供的數據。他認為,如果外經形勢不變,那麼2017年中國外貿將有兩位數的增長。
專家尼基塔·馬斯列尼科夫對黃頌平的聲明關注兩個方面。
他說:"這說明,中國在改變經濟發展模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起碼在這個方向有了進展。當然,在抑制外國投資商進入中國胃口同時,風險也在增加。但不管怎樣,進步是顯而易見的。要知道,進口增長意味著有更多的內需。因此,可以看到,建立以鼓勵內需為導向減少出口的經濟體系方針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與此並存的,因人民幣匯率問題而出現逆向趨勢。最近一段時間里,我們看到匯率的巨大變化。人民幣升值導致進口變得更加便宜,這對其趨勢產生影響。中國人民銀行鼓勵人民幣匯率有更多的自由化,擴大其運行走廊。世界投資銀行分析師認為,這是對人民幣匯率走弱的一種暗示。顯然,這將對進出口增速造成影響。"
與此同時,專家們還發現,中國與其主要經濟夥伴發生貿易、鋼鐵和其它"戰爭"的風險在增加。週四,中國商務部代表高峰指責歐盟,有關限制中國廉價商品的新的嚴格貿易規範有悖世貿規定。他呼籲歐盟,遵守已經確定了的要求。與此同時,高峰也強調,美國不願意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是"冷戰"思維。在中共十九大前發出如此嚴厲的聲明,讓人有種中國在會後可能採取嚴厲進出口保護措施的感覺。
他說:"在特朗普訪華之前,雙方在這一問題上會有一些緩和的表現,但是訪華是一個短期的事件,不會影響某一方中長期的立場和態度。就像前段時間的中印關係,在雙方領導人見面前有所緩和,但是之後還是會回到常態化的軌道,不會因為一次訪問發生根本性的轉變。按照WTO協議,美國和歐盟2016年12月就應該自動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在反補貼調查中不能再使用替代國做法,而應覈算中國企業本身的成本是否有傾銷和補貼行為。但是美國和歐盟對此都沒有承認。歐盟和美國始終認為,中國的國有企業和政府聯繫緊密,在一些金融政策上,政府給予國有企業的貸款和土地方面的優惠政策。例如,開發區的划撥用地會給重點支持的行業或國有企業,即使是一些出讓用地的價格也很低。歐美因此指責中國的國有企業獲得了非市場化的競爭優勢,他們還提出了‘競爭中立'(Competitive Neutrality)的概念,說中國企業違反了這一原則。中國指責他們是在以國內法替代國際法。歐美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遲遲不予承認,也是他們一個談判的籌碼。"
政治家應保持冷靜,從全球的視角來看待發生的一切。香港執委會協調人陳智思在《南華早報》撰文寫道。特朗普有關對中國商品補充增加稅率的不審慎步驟,將造成災難性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