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青年往往都是一些受過高等教育、有一份好工作、工資穩定、居住在大城市的專業人才。他們之所以做出這種選擇,與幾十年來婚姻觀的改變有關:建立家庭已經不是當代年輕人的唯一選擇。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今年第一季度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約為2395¥,而根據阿里巴巴的數據,至少有一半的中國單身青年2016年平均收入在3000到5000¥之間,30%在5000到8000之間,而其中10%超過8000。調查結果同時表明,他們的收入還在增長,他們更願把錢用來滿足自己精神上的需求,而不是大筆購物。
世界經濟論壇的資料表明,35歲以下的當代高收入專家要比20年前自己同齡人的消費高出近40%。不過學者們對這一趨勢對中期經濟產生積極影響表示懷疑。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張寧博士認為,"單身高收入年輕人數量的增加會提高像娛樂等部門的銷售水平,但總的來說,這一狀況有損於經濟"。在他看來,不想建立家庭的單身年輕人,工作和增加收入的動力都不會太大。
張寧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 ”我的觀點主要是從人口結構和出生率的角度來分析——不婚人士比例的升高會導致出生率降低以及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10年到20年後,我們就會面臨老齡化社會,也就是老年人口比例高,年輕人和工作人群數量低,造成養老金或養老保險的入不敷出,養老服務供給跟不上“。同時,中國專家認為,不婚人士與已婚人士的消費觀不同,前者更傾向於滿足自我發展和需求,例如旅遊、演藝文化等方面的消費,而相對於滿足孩子成長需求的消費增長就沒有那麼快。
單身青年也難於應對精神壓力,在金融問題上經常缺乏自信。根據Mintel的調查結果,傳統家庭往往更願大手筆購物,而其成員比單身青年更願高消費。原因是,已婚中國人更自信,因為不是家裡唯一的收入來源。單身年輕人更願購買保險和金融工具,而家庭更經常大手筆購物。
儘管如此,大多數著名品牌的廣告恰好主要針對高收入單身年輕人。根據Mintel分析人士的意見,這一群體對更能表現他們自身個性的商品感興趣。公司也因此盡量把他們與已婚人群區別開來。當然,從長遠看,這不會有甚麼好結果,可能讓他們產生疏離感,《生意人報》記者米哈伊爾·科羅斯季科夫在文章最後指出。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台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