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聯合軍演動用大約十艘軍艦和船隻以及十多架戰機和直升機。中方參演兵力包括“合肥”號導彈驅逐艦、“運城”號護衛艦、“駱馬湖”號綜合補給艦。俄方參演兵力包括20380型導彈護衛艦“守護”、“勇敢”號等艦艇。兩國海軍將演練水上聯合行動以及聯合組織反潛、防空和反艦訓練。其中他們將對海上和空中不同目標進行涉及,開展海上搜救、航行補給等科目演習。這是雙方首次在波羅的海開展類似合作。
演習過後俄方將邀請中國軍艦進入喀琅施塔得港,俄羅斯潛艇的主要基地就位於這裡。這也是中國軍艦首次進入該港。周日,7月31日,中國軍艦從那裡還將首次參加俄羅斯海軍在聖彼得堡舉行的軍艦閱兵式。在聖彼得堡以及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和塞瓦斯托波爾舉行的海軍閱兵式,都是俄羅斯海軍建軍節的重大慶祝活動之一。
首次進入波羅的海參加俄中海上聯合軍演的中國海軍官兵參加的這些活動,標誌著兩國海軍合作進入新的階段,俄羅斯海軍副司令亞歷山大·費多堅科夫認為。這位副海軍上將說,“對中國海軍官兵來說,波羅的海是個完全陌生的地區。經過40個晝夜到這裡來,這已很了不起。波羅的海有著自己的特點:海運量大,操縱難度大。能開展合作,能在聯合演習中統一指揮,這也很了不起。而且我們是在演練新的戰術合作手段。這是我們合作的新階段”。
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的專家們稱這是一次歷史性演習。中國傳媒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楊勉認為,演習對完善中俄海軍合作具有戰略意義。楊勉說:“近些年,中俄兩國關係發展勢頭良好,軍事領域的合作也進展順利。兩國此前已經在太平洋的各個海域都進行了軍事演習,此次前往波羅的海開展聯合軍演體現了兩國軍事合作的緊密程度和兩國在戰略上的相互支撐。中俄聯合軍演是不針對第三方的,但是對於任何一種可能發生的侵略具有戰略威懾作用。中俄兩國此次在波羅的海進行軍事演習也是在向世界表明,中俄軍演可以在任何攸關雙方安全利益的地方舉行,體現了兩國的相互信賴。此外,中國海軍正在走向“深藍”,注重發展在全球範圍內進行航行和演練的能力,前往波羅的海是一次很遠的航程,對中國海軍而言也是一次鍛鍊。”
俄羅斯專家西夫科夫認為,中國軍艦不遠萬里來到這裡同俄方參加聯合演習表明,從未像今天這樣準備同俄羅斯聯合應對共同的安全威脅。西夫科夫尤其強調此次軍演是在北約艦隊常駐水域舉行的。他說:“眾所周知,在波羅的海駐紮著北約國家軍艦,而俄中要證明:它們是在一個戰線、有著統一作戰系統。演習反映了雙方做好了相互支持、聯合行動的準備。演習沒有任何攻擊性,旨在加強在維護國際安全方面的合作。西方指責軍演具有攻擊性,對俄中沒有甚麼影響。至於北約監視演習,這是它的權利。演習是俄中關係發展的核心內容之一。演習證明中國做好了在所有問題上同俄羅斯合作的準備,包括在確保海上安全方面。”
就在中國軍艦為參加波羅的海“海上合作”軍演7月19日經過丹麥進入國際水域後不久,丹麥國際問題研究所專家Flemming Splidsboel Hansen在接受《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報》採訪時稱,“莫斯科與北京在波羅的海的‘攻擊性’軍演會惡化同北約的關係”。西方觀察家們還注意到,中國艦隊在前往波羅的海途中,在地中海也進行了實彈射擊演習。
這位丹麥政治分析人士指出,去年俄羅斯與中國在南海進行了軍演,這一次在波羅的海,這些都是對中俄來說存在對抗的地區;波羅的海是俄羅斯與北約地緣政治對抗的地區之一。他把俄中軍演看作是對北約在波羅的海國家部署軍隊的反應。
俄羅斯軍事專家、《國防》雜誌主編伊戈爾·科羅琴科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中國可以在本國利益需要的地方進行軍演。在這方面俄中利益是一致的,因此中國海軍將出現在認為需要出現的地方。伊戈爾·科羅琴科說,正是北約的挑釁讓波羅的海局勢出現緊張。他說:“北約不斷增強海軍在波羅的海的攻擊潛力,例如,不久前北約艦隊進行了佔領加里寧格勒州、對俄羅斯西北設施實施戰術核打擊以及封鎖和消滅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的演練。這都對安全構成了現實的威脅。提醒一下,俄羅斯一年前就建議俄羅斯與北約軍機在波羅的海中立水域上空飛行時開啓轉換器。俄方在俄羅斯-北約理事會會議上把此建議交給了北約秘書長。但迄今為止沒有獲得答復。因此你北約和丹麥以及其他所有國家,還是消停點好。我們不威脅任何人,我們的行動是為了確保全球軍事政治的穩定。”
波羅的海“海上聯合-2017”,是向北約發出的明確信號:它不可能在該地區以及世界海洋其他重要地區稱霸。聯合軍演是為了俄中指揮系統的完全兼容。而這將為兩國海軍相互支援以及在世界大洋任何角落救援民用船隻提供豐富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