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中兩國領導人會談後發表了深化兩國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還確定了實施2017-2020《俄中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行動計劃。2001年7月16日兩國簽署的《俄中睦鄰友好合作條約》明確了兩國合作的基本原則和方向。
聖彼得堡大學專家楊·列克休金和黑龍江省社科院俄羅斯研究所所長馬友君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都注意到了兩國領導人會晤發生在漢堡G20峰會前夕這個事實。雙方在G20峰會前夕協調立場表明,俄中兩國打算在多極世界中提升俄中角色。楊·列克休金說:
"我們雙邊關係的主要內容,當然是在世界局勢、整個形勢、國際體系發展方向以及甚麼是理想的國際秩序問題上有著相同的戰略觀點。在最關鍵、最重要、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地區問題上,原則上也有著相同看法。或許,該聲明的意義可以從我們想表明現存國際秩序沒有完全反映我們利益這一角度來看。我們想重新構建世界經濟體系,因為聯合聲明發表於經濟為主要議題的G20峰會前夕。或許該文件從這一點看也很重要。當然也它反映了我們在諸如敘利亞危機調節以及朝鮮核問題等關鍵問題上有著相同的觀點。"
在習近平訪俄當天,俄中兩國外交部發表了聯合聲明。其中指出,俄中兩國對朝鮮半島及其周邊局勢發展表示嚴重關切。莫斯科與北京呼籲有關國家保持克制,避免挑釁行動和好戰言論。莫斯科與北京提出瞭解決朝鮮半島問題的聯合倡議,其中建議朝鮮暫停核導活動,建議美韓暫停大規模聯合軍演。
黑龍江省社科院俄羅斯研究所所長馬友君認為,中國國家主席訪俄期間雙方在聯合聲明中表達瞭解決漢堡G20峰會將要討論的全球和地區問題的共同立場,具有戰略上的重要性。馬友軍接著說:
"在G20峰會前夕發表這一有關加強兩國關係的聯合聲明具有重要的地緣政治意義。一方面,近些年,中國周邊的地緣政治形勢發生了許多變化--特別是美國重返亞太后,不斷在南海、東海挑起事端,韓國不顧中國反對堅持在國內部署薩德,印度也在中印邊境蠢蠢欲動。而且,西方對中國的壓力從未減輕,中國國力的增強和國際地位的提升更加激起了以美國為首西方國家的不滿。另一方面,2014年烏克蘭危機後,俄羅斯周邊的地緣政治環境惡化,與歐美等西方國家的合作基本停止,受到來自西方的壓力,經濟受到很大打擊。在此背景下,中俄合作符合兩國戰略利益。
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後如何處理與世界各國的關係,尤其是處理大國之間的關係,已成為對外開放的重要議題。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是國際新型大國關係的典範,我們和俄羅斯不結盟,而是致力於發展友好合作、互利共贏的關係。此外,促進和加強‘一帶一路'與歐亞經濟聯盟的合作對接是未來兩國合作的基石。我想強調的是,中國和俄羅斯雖然在經濟上合作,政治上友好,但是雙方並不是結盟關係,而且也不與世界上任何國家建立同盟關係。中俄堅決站在反對霸權、反對單極世界以及反對任何國家挑釁的立場上,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俄合作歷程並非一帆風順,但是雙方仍克服一切困難為世界和平發展與兩國人民福祉做出了許多努力。"
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是大國間新型關係的典範。中俄不結盟,但都竭盡全力發展協作夥伴關係,互利共贏關係。除此之外,鼓勵和加強"一帶一路"和歐亞經濟聯盟的對接正逐漸成為未來多邊合作的基石。俄中兩國並不結盟,而且還不同其他國家建立聯盟。中俄堅定站在反對霸權主義的立場,反對單極世界,反對來自任何國家的挑釁,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俄合作的道路並不完全平坦,但是雙方總能克服一切困難,為世界和平發展和造福於兩國人民做出巨大努力。
中國領導人還強調,同俄羅斯的戰略夥伴關係不僅有利於兩國,也,也有利於世界和平、穩定、繁榮;在風雲變幻的國際形勢中作為世界和平穩定的壓艙石,為維護世界安全注入巨大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