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末,工商會對8852家日本企業進行了調查。其中40.1%回答說,他們準備擴大在中國大陸的業務。早前1年這一數字是38.1%。與此同時,想要離開中國的企業是7.1%,而此前1年的消極者數量要超過10.6%。
從2011年開始,日本公司中就出現了積極的態勢。當時,中日關係因領土問題惡化已接近最低點。但2011年,準備離開中國市場的日本企業數量在下降。香港《南華早報》認為,中日關係走暖也在於中國經商環境向好這一因素。
她說:“對日企來說,最主要的事情是找到一個消費潛力大、容量高的市場。如果說,此前它們將自己的希冀放在跨太平洋夥伴關係構想上,但現在美國退出了。因此,這種希望如果說不是熄滅了,起碼也是黯淡了。目前,日本已經無法落實一年前對美國消費者的指望。因此,它們在尋找新的市場,尋找無論消費潛力還是容量都不小的市場。也許,中國是最為主要的合乎邏輯的對象。日本企業將竭盡全力進入到這個大市場當中。”
專家還注意到其它原因。其中之一是,日本經濟潛力如果不是已經殆盡,起碼要低於東亞和東南亞發展中國家的持續增長能力。日本作為技術領先國的地位已在動搖,而中國卻在快速成長。投資方面也是這樣。中國在不斷加大國外投資,而東盟一些國家,也在積極拓展自己的對外投資,逐漸從資本純輸入國變成了輸出國。因此,日本公司的地位也在鬆動。中國市場能夠給他們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日本商界希望擴大在華業務,也符合中日關係的發展趨勢。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這樣認為。
她說:“中日關係的最近幾年整體狀況是‘政冷經熱’,中日之間的經濟往來,從歷史上就很緊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日本和中國之間由於存在顯著的區位優勢,雙方之間的經貿關係和民間往來一直是非常緊密的,包括科技合作、能源合作和經貿往來都十分密切,彼此的經濟聯繫和紐帶作用非常強。進駐中國的日企在各國在華企業數量排名中一直位居榜首。即使在近幾年中日政治冷淡的背景下,中國公民赴日旅遊的人數也在持續增加,這都顯示了雙方民間友好關係的穩定性。而且,中國是全球130個國家最大的貿易夥伴,各個產業都有巨大潛力,中國市場擁有巨大的消費潛力,中國的巨大潛力和市場是包括日本在內的任何國家都不能忽視和放棄的。尤其是在‘一帶一路’倡議帶動下,各國企業都有意願在華投資以及更多地加強與中國的合作。”
觀察家們認為,日本公司數量在華市場增加或在一定程度上對地區一體化趨勢造成影響。可以期待,在構建中-日-韓自貿區談判方面也能有所進展。與此同時,日本人在本國一體化政策方面並不那麼靈活。他們有一體化的意願,但總體來說,他們針對貿易保護主義和貿易自由化比例的原則立場很難有所改動。他們依然堅持關閉本國農產品市場,同時想在維繫本國貿易保護主義政策背景下渴望獲得進入他國市場的更多優惠條件。而其夥伴國,比如中國,也在積極修正自己的一體化進程立場。中方在力圖提高一體化的質量。因此,觀察家們並不想對三國自貿區談判的速度和結果作出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