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蔣介石大元帥指摘批評了數十年後,他現在似乎正逐漸重返中國歷史上傑出人物的萬神殿。蔣介石的這次“重返”同時表現在兩個層面:在百姓的意識層面和歷史科學的層面。
首先,參觀與蔣有聯繫的地方,甚至在具有國民黨時代特色的主題餐廳就餐,正變得越來越時髦。中國影片以前都是把國民黨統統作為反革命者來表現,批評它對日本侵略者奉行的妥協投降政策;而現在,根據專家們的意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現在抗日戰爭時期的國民革命軍的官兵都以較正面的英雄形象在影片中出現。
在另一個層面,像楊天石和陳紅民這樣的歷史學家和政論家,也在嘗試重新評價蔣介石在中國20世紀歷史上的作用,對以前中國歷史科學不願發現的蔣介石身上的正面品質給予肯定和贊揚。
© AFP 2023 / Sam YEH參觀與蔣有聯繫的地方,甚至在具有國民黨時代特色的主題餐廳就餐,正變得越來越時髦
參觀與蔣有聯繫的地方,甚至在具有國民黨時代特色的主題餐廳就餐,正變得越來越時髦
© AFP 2023 / Sam YEH
給予大元帥更正面的形象當然也是當代政治現實的要求。這,一方面,反映了從前的死敵——共產黨和國民黨關係的轉暖;另一方面,反映了同鄰國日本的複雜關係。中日關係至今未能全面治癒日本30-40年代侵略中國而造成的創傷,而且兩國關係由於各自看到對方“日益增長的自信”而不斷惡化。
這種對蔣介石特有的“平反”,在中國大陸重新審視八年抗戰中也可以看到。現在根據部分民眾的要求決定把八年抗戰改成14年抗戰(戰爭起點從1937年向前移到1931年)。在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到來之際,高層決定空前規模地慶祝這一重大事件,舉行了大量的學術和社會活動,當然還有在天安門廣場的閱兵式。
在當時發表的評論中,不只是有人希望以習近平為首的中國當今領導層借對二戰歷史的新的詮釋加強中國在國際舞台的地位。全世界反法西斯的英雄頁章也被中國領導人用來實現“中國夢”。希望依靠“中國夢”來達到國內更廣泛的社會政治共識,團結那些在“改革開放”進入新階段時對領導層持有不同觀點的人。作為首先代表“民族主義”政黨的領導人,蔣介石原來也可作為越來越受歡迎的民族復興思想的精神源泉之一。
然而可以理解,儘管對蔣介石這位中國愛國分子和“傑出革命者”有著各種各樣“新的解讀”,但這種解讀還是不能超出一定的界限。只要中共還是執政黨,就不可能徹底平反認為自己一生都是堅決的反共分子的蔣介石。“紅色價值觀”的支持者們根本不打算在中國這個地盤上投降。然而,從心理上可以理解又一個可以解釋“蔣介石重返”現象的原因。隨著20世紀那些戲劇性事件離我們的距離越來越遠,蔣介石也越來越遠離這些具體的事件,遠離意識形態的影響以及他本人的思想。在當代人的眼裡,蔣介石又重新成為一位重要人物,就其歷史角色而言,堪比中國悠久歷史中的偉大英雄人物和敗類。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台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