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報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會晤期間決定加速貿易談判,以便在 100天內達成某種成果。這說明雙方雖成功避免了矛盾激化,但也沒有取得任何突破。中國準備在雙邊投資協定中提高投資上限,至少在三年前這就已經不是秘密了。相關談判始於 2008年。從這一視角來看,雙方已就縮減戰略領域(出於中國國家安全考量不允許美國投資)清單舉行過多輪磋商。但與此同時,美方總稱談判取得進展,給人感覺是,雙方甚至已經接近簽署協定,但實際上談判因特朗普的好戰反華言論而擱置。
《華爾街日報》援引李克強的話稱:“美國也有好的牛肉,為甚麼不讓中國消費者有更多選擇權呢?”但他沒有指出取消禁令的日期。 2003年,美國爆發瘋牛病,中國開始禁止從美國進口牛肉。自此,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農戶就順利搶佔中國市場,而且從李克強不久前出訪兩國可以看出,兩國準備擴大對華出口。
如果非要談及 4月 6日至 7日習特會後中美兩國在貿易領域取得的進展,那麼顯然首先可以從習近平會見阿拉斯加州長比爾∙沃克中判斷。習近平成為近年來第二位在安克雷奇停留的世界級領導人。美國總統上一次視察這裡是在 2015年,而在奧巴馬之前的幾個月,挪威國王哈拉爾五世曾到訪這裡。

阿拉斯加主要對華出口魚類,包括冷凍鱈魚、大比目魚、鮭魚和明太魚,佔與華貿易總額的 58%;礦物和礦石、貴金屬(包括黃金)開採佔雙邊貿易額的 27%。此外,中國還從該州大量進口石油、木材、金屬和飛機部件。克里斯 ∙赫拉迪克將中國視作煤炭出口的潛在市場。他表示,希望在其訪華期間與中國官員就這一問題進行洽談。
俄政治信息中心主任阿列克謝∙穆欣認為,除傳統合作領域外,阿拉斯加所處的緯度位置對中國而言也十分重要,中國對此很感興趣。
穆欣:“北方海路項目非但沒被取消,相關合作還蒸蒸日上。中國希望無障礙地使用這一航線(包括阿拉斯加),與歐洲構建經貿關係,因此顯然阿拉斯加會走向中國,與中國政府積極開展洽談合作。”
穆欣:“我認為,此類會面顯然對美中關係無益。在這種情況下,阿拉斯加試圖盡量消除這種對兩國關係的威脅,但未必如願。不管怎樣,此類行動還是帶有地緣政治性。中國希望與個別地區、與美國各州合作,是用具體經貿成果彌補地緣政治劣勢的常見作法。”
中國各省與美國各州一直保持著地區間合作,習近平經停阿拉斯加顯然會為此注入活力。與此同時,中國希望借此向美國聯邦政府展示,中國計劃用何種方法弱化可能升級為貿易戰的貿易分歧。
中國外交學院外交學系教授任遠喆認為,習近平在阿拉斯加停留反映中國有意與美國建立不斷發展的無衝突關係:
任遠喆: “習近平主席此次順訪阿拉斯加,會見阿拉斯加州州長沃克,首先這是此次訪美的重要行程,是中美兩國關係穩定發展的重要體現。因為過去國家領導人一般都會選擇一些大城市進行訪問,但這次卻到訪了阿拉斯加這樣一個不太受到重視的州,說明兩國關係的廣度正在擴大。第二,這次訪問也是為了推動中美省州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中美關係不僅涉及到兩國中央政府,同時,兩國地方之間的交流合作也是中美關係的重要方面。現在中美兩國之間已經有 47對友好省州、 215對姐妹城市。習近平主席此次訪問阿拉斯加也為進一步推動中美地方合作創造新的機會。第三,阿拉斯加資源豐富,習近平主席到訪阿拉斯加州為未來中國企業赴美北部進行投資合作搭建平台和渠道。可以說,此次訪問雖然時間不長,但既有象徵意義,也有經貿合作、地方交流方面的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