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複製中國樣板欲”改革開放” 提煉中國經驗重新”看向東方”

© AP Photo / Manu Brabo埃及複製中國樣板欲”改革開放” 提煉中國經驗重新”看向東方”
埃及複製中國樣板欲”改革開放” 提煉中國經驗重新”看向東方”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據中國《環球時報》3月28日報道,埃及是尼羅河流域擁有著七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與黃河流域的中國、恆河流域的印度、兩河流域的巴比倫一起,被史學界視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

2011年爆發的“阿拉伯之春”使埃及政權更迭,社會失序,原本是中東大國的埃及一度陷入衰退。近年來,埃及逐漸恢復元氣,尤其是中埃兩國關係升溫,中國經驗與投資帶給埃及發展的新希望。近日,筆者訪問埃及,調研開羅、紅海沿岸等地,著實感覺到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給埃及帶來的實際利益,無疑是一輪對埃及版“改革開放”的大幫扶。

渴望中國援手——“1%中國海外遊客來,埃及就得救”

筆者所乘航班午夜降落埃及。20多分鐘的降落過程,鳥瞰開羅,燈火通明,街市如晝,世界最長河流尼羅河兩岸霓虹閃爍。全團人員紛紛感嘆,開羅比想象中繁華、氣派,而此時有人提醒才想起,開羅是阿拉伯世界與整個非洲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古老、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不過,接機朋友很快提醒道,開羅是“夜晚比白天好,地下比地上好”的城市,意思是“晚上看像香港,白天看像磚廠”,而大量文物深埋地下、尚未發掘,暗喻這個國家有待開發。果不其然,第二天就看到開羅的另一面:除尼羅河兩邊少數旅館建築外,全城幾乎都是不超過十層的老房矮樓。中國外交部領保中心發來的短信“近期埃及北西奈地區發生多次政府軍與恐怖分子激戰,暫勿前往北西奈、達阿卜地區。如遇緊急情況 ……”,也提醒我們這個國家仍未從“阿拉伯之春”中完全走出。

上世紀80年代以來,埃及在前總統穆巴拉克的長期執政下,一度是“中東一霸”,連續30年保持平均5%左右的增長率。不過,埃及深陷“拉美陷阱”,2011年國家動蕩更是嚴重衝擊國民經濟。更糟的是,過去十多年埃及人口猛增,近1億人口擠在僅佔國土(多為沙漠)5%可居住土地上(面積略大於中國海南),貧困人口高達40%。

塞西上台後,埃及經濟逐漸從陰影中走出,增速從2011年的1.8%回升到2015年的4.2%。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評估,埃及在2016年一度趕超南非,躍升為非洲第二大經濟體,並很有可能在未來成為非洲第一經濟體。埃及官員對筆者說,塞西積極“向東看”是國家發展回到正軌的重要原因。

塞西總統2014年6月上任不久,在年內兩次訪華。據一位隨訪的埃及外交官回憶,塞西當面向習近平主席感謝中國在埃及最困難時伸出援手,決心同中方發展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這位外交官說,塞西過去兩年都訪問了中國,今年還會。每次訪華結束,不只是帶回許多交流合作的務實項目,還有中國發展經驗,“如打擊腐敗、改善民生、招商引資、設開發區等,都是從中國學的。”這位外交官雖已退休,但近年來努力學習漢語,他悄悄告訴筆者,“這就像中國30多年前的改革開放。埃及也在改革開放,埃及人很努力,但還需要中國人的幫助。”

在塞西全力推動下,中國已躍升為埃及人心目中最受歡迎、最重要的國家之一。2011年至2015年,埃及吸引外資額從負4.8億美元增長到68.8億美元,其中來自中國的投資達6.6億美元;埃及商品進出口額從793.6億美元增長到976.4億美元,其中與中國達128.7億美元。中國已成為埃及最大的貿易夥伴。

在開羅各大景區,中國遊客隨處可見。“至少一半旅遊者來自中國,全開羅有300名會講漢語的埃及導遊,但據說還缺1000名。”跟筆者一起的導遊是一個地道的埃及姑娘,在埃及國家博物館內唯一仿製品、破解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羅賽塔碑前,她說:“太多國家佔領過埃及,但中國沒有。中國人旅遊與投資給埃及帶來發展。沒有中國人,我就沒飯吃了。”

開羅一位官員似乎很瞭解中國人的出境游熱潮,他“抱怨”道,2015年中國出境游1.2億人次,來埃及的才12萬,僅佔0.1%,“太少啦!如果有1%,那埃及就有救。”筆者橫向比較,2015年中國赴日遊客500萬人次,在日消費約123億美元,佔埃及當年GDP的3.7%。以此推算,如果1%中國出境遊客赴埃及,將使埃及GDP額外增長近1個百分點。開羅官員所言不虛啊。

複製中國樣板——像領市長指示一樣聽我們講

在開羅的埃及外交官俱樂部,筆者參加了中埃“一帶一路框架下的中國-西非北非合作”國際研討會。埃及前總理沙拉夫到場做主旨演講,他用數十頁的PPT系統講述“一帶一路”的全球重要性:“一帶一路不只是經濟項目,更是一種發展哲學”。

來自埃及外交、智庫和產業界的許多高層代表參加了研討會,他們最關心的問題是:“一帶一路下一步有哪些新舉措?”“對埃及來講,一帶一路的項目哪些能對接?”“中國有哪些方面值得埃及學習甚至複製?”還有人問:“埃及怎麼做,才能得到像巴基斯坦那麼多的中國投資?”

筆者在研討會上講了近20分鐘,介紹“一帶一路”的理念,尤其是講到“強大政府”“有效市場”“基建先行”等三個中國發展的有效經驗時,在場所有人紛紛點頭並認真做記錄。最令筆者印象深刻的是,會議閉幕環節,中聯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金鑫博士做了近一個小時的總結,他用埃方聽得懂、聽得進的語言,從中國為甚麼倡導“一帶一路”,會給沿線國家帶來哪些機遇,中國哪些發展經驗可以與沿線國家分享等多個角度,生動鮮活地闡釋“一帶一路”的內涵和世界意義,並對埃及政府部門、經濟開發區、工商界、智庫如何與“一帶一路”進行對接,共同把中埃合作的蛋糕做大做優提出了誠懇建議。一位埃及外交官很瞭解中國情況,也知道金鑫博士當過地方官,他調侃道,此情此景很像是“中國某市長在做工作部署,各部門官員在領指示”。

更重要的是會後次日,筆者與同行者赴120公裡外的紅海沿岸經濟區調研。三位埃及老大使提前一個小時在旅店大堂等候,這對生活習慣常會不守時的非洲人來講,相當難得。整整一天的車程顛覆,三位大使一路相隨,介紹著埃及最新的政治、經濟發展狀況,講述著近年來埃及先後經歷了兩次“革命”、六次公投的前因後果,並稱這不影響中埃兩國的合作關係和埃及的前景,希望中國投資能重拾對埃及的信心。直到筆者回京後幾天,他們還將相關的最新資料發來。

在紅海岸邊、埃及第三大海港因蘇哈納港緊鄰區,我們驚訝地發現一個國內成功經濟開發區的複製樣板——“中埃—泰達蘇伊士經貿合作區”:遠期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以工業項目為主,涵蓋加工製造、物流、保稅、技術開發、商貿等主要產業,融居住、商業、金融等功能區為一體的國際產業基地和現代化新城。

類似這種全盤複製中國經濟開發區的商貿區最早始於1994年。當時埃及官員多次訪華,提出希望中國能幫助埃及建立經濟自由區,1997年兩國商定後中國開始為埃及提供經濟特區建設經驗。2008年中國商務部通過公開招標,決定在非洲建設6個經貿合作區,中埃—泰達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就是其中之一。

目前,整個園區有商務商業綜合服務中心,餐廳商場超市體育場一應俱全,入駐中國製造型企業32家、服務企業33家,為當地創造一萬多個就業崗位。尤其是新蘇伊士運河改造完成後,“一帶一路”與蘇伊士經貿合作區開展的項目將全面對接。

走進全球最大玻纖生產製造企業巨石集團在這個經貿區的碩大車間,筆者看到數百名非洲工人在生產線上忙碌。據巨石埃及副總經理楊繼祥介紹,自2014年投產以來,巨石埃及已成為集團第4大生產基地,近1000名員工90%是埃及本地人,產品直接銷往歐盟,勞工、關稅等方面降低了15%-30%的成本。

“看到了嗎?這就是我們發自內心要感謝中國人的地方!”埃及前駐日大使希薩姆感嘆道。

提煉中國經驗——他們在重新“看向東方”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發展迅速,令埃及人民十分驚訝,並開始思考中國的改革發展經驗。中埃兩國都是發展中大國,相似的生活習性、歷史底蘊及地緣關係等,為埃及借鑒中國經驗做了很好的鋪墊。

埃及著名學者薩米爾·阿明曾說,埃及是資本主義邊緣地帶第一個試圖崛起的國家,19世紀初,早在日本和中國之前,埃及就制訂了國家振興的改革計劃。但在西方的壓制與干預下,埃及“幾起幾落”。在阿明看來,目前埃及人民與廣大第三世界人民一樣,都處在繼20世紀初反對帝國主義之後的第二次覺醒浪潮中。

埃及前駐華大使馬傑迪·阿米爾表示,中國創造了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的奇跡,這是非常值得埃及借鑒和學習的。如何借鑒,埃及學術界進行了總結。開羅大學政治經濟學院院長瑪吉達·薩利赫認為,一是改革要有連續性,改革一旦停止就會落後於社會發展。二是改革要有漸進性。“欲速則不達”,她用了這個中國古話。

埃及的努力得到其他國家官員的思想共振。坦桑尼亞前駐華大使查爾斯·桑加說,非洲發展需要中國這樣的改革,而不是2011年那樣的革命。非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堅定不移地推動改革,不斷發展,而不是通過革命來發展。

事實上,不只是包括埃及在內的非洲國家在反思西方模式與中國經驗的差異,美國學術界也在反思。幾年前,美國學者黛博拉·布羅蒂加姆在《龍的禮物:中國在非洲的真實故事》中寫道,“龍的禮物”是一個象徵,實際上是中國的發展模式本身。這種模式的特徵是中國式國家主導的市場經濟體系,通過市場競爭突破傳統的落後體制,並借用優勝劣汰與榜樣示範來激發市場活力,同時通過政府主導確保改革能夠打破個體利益的阻礙。這讓西方輿論焦慮,美國《華爾街日報》2011年刊文稱,非洲有許多國家在模仿中國發展模式,強調國家帶動經濟增長。

公道自在人心。2016年下半年,非洲知名民調機構“非洲風向標”發佈《中國在非形象調查報告》,從地域、國別、影響因素等多個角度對中國在非影響力和形象進行調查和評估,覆蓋非洲大陸36個國家,受訪民眾達5.4萬人。調查顯示,中國在非影響力與日俱增,形象總體積極正面。63%受訪者認為,中國在該國的影響力是積極的,約54%的受訪者認為中國對非發展援助起到了很好或較好成效,中國發展模式得到1/4受訪民眾肯定。很明顯,哪個國家在真正幫助非洲,非洲民眾心裡有一桿秤。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 王文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