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數據反映了中國在全球武器市場地位不斷上升的重要趨勢。不過也要對該研究所給出的市場份額和出口指標等數據持嚴謹態度。這些數據雖然具有無可非議的價值,但其統計方法令人懷疑。數據不一定與公佈的合同以及軍事產品和服務出口的價值相吻合。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蒐集和分析資料的方法並不總能正確地考慮到諸如技術轉讓、聯合研發軍事產品等當代軍事技術合作中的重要構成因素。而正是這些合作形式在歐盟和北約內部扮演著重要角色,在聯合研制和武器生產方面不惜注入巨資,結果歐盟國家和美國的份額有時被低估。
例如,根據官方數據,2015年法國就其武器出口規模位居第二,出口的武器多於中國或俄羅斯,為170億美元。而在2014年法國位居第三,排在俄羅斯之後,但在中國之前。
統計方法上的問題也讓人們對中國降低了對軍事產品和服務進口的依賴的結論產生懷疑。已知的事實倒是,近年來這種進口一直在增加,2016年供應超過30億美元,而正在履行中的合同價值為80億美元。
不過佔據貿易份額越來越多的已不是商品,而是服務,包括研制並試驗軍事裝備的個別樣品,提供咨詢以及維修和升級此前供應的裝備等服務。總的來看,提供的現成產品少,配件多。而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提供的都是一些大型合同的數據,例如,提供飛機發動機。
另一方面,中國也開始越來越注重軍事技術的出口。迄今為止巴基斯坦是中國軍事技術的最大受益者。它利用中國許可證可以生產很多武器和軍械。
但是中國軍事技術出口的地理範圍近年來也在不斷擴大,出口對象已包括阿根廷(直升機)、土耳其(短程彈道導彈和重型多管火箭炮)、埃及和沙特(無人機)。
隨著中國強國政策的積極推進,武器和軍事技術的出口將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外交工具,同時失去本身的經濟意義。完全有可能,隨著中國在全球影響力的增加,人們將看到更大規模的中國武器和軍事技術出口,尤其是向中東和非洲這樣的地區。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台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