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來自美方的資料,SM3 Block IIA,與SM3防空導彈以前的改進版不同,不僅有攔截中程導彈、而且還有攔截洲際彈道導彈的能力。如果是攔截中程導彈,就像2月3日進行的測試一樣,攔截將發生在中段;而洲際彈道導彈會在初段(助推段)或末端被摧毀。
俄羅斯已經開始採取預先應對反導系統的措施。俄羅斯的優勢在於,核武數量和類型更多並擁有其各類運送工具,國土遼闊,與美國也較近。由於俄羅斯面積大,美國及其亞洲盟友的反導導彈難以攔截初段的俄羅斯洲際導彈。歐洲的反導導彈,在對美國來說最好的情況下,也只能毀掉俄羅斯一小部分核武。中國的情況就比較複雜。中國的核力量較小,其中大部分是易被反導系統攔截的中程彈道導彈。
美國及其盟友反導系統計劃的主要目的,除了想要擁有對俄羅斯的優勢外,最主要的是,在核力量方面獲得對中國的壓倒性優勢。美國以為,這樣的優勢將迫使中國人放棄在全球捍衛自身利益的強硬立場。做出這種推測,無疑是低估了中國擴大核武規模的能力。
眾所周知,最近幾十年中國導彈工業的生產能力發展迅猛。目前為實施太空計劃以及生產近程和“常規”中程彈道導彈動用的實力,無疑為戰略武器生產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礎。還應當指出的是,早在冷戰收尾階段,中國就進行了一系列戰術核彈頭的研發,只是出於政治上的考量才沒有生產。
部署東風-41以及測試攜帶10枚彈頭的東風5C表明,中國有能力確保進攻能力的迅猛提高。其速度有可能超過美國反導系統。由此可見,沒有一方能獲得決定性的優勢,但是世界安全將因此而面臨嚴重威脅。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台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