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官方公佈的資料看,重新解釋70年前的歷史事件是為了年輕一代“更好地瞭解歷史”。值得指出的是,重新劃分抗戰時期與以習近平為首的中國當代領導人對待那個時代事件的觀點有著直接關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9月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閱兵式上講話時就曾提到需要把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在那之前,2015年8月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5次集體學習時也曾強調,有必要深入開展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研究。
這裡先要指出,有關抗戰何時開始的討論由來已久。不少歷史學家認為,把1931年9月18日所謂的“豐田事變”發生後日本軍國主義佔領滿洲里作為抗戰的開端比一直認為的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更合理。然而就在不久前持這種觀點的人還只佔少數,而大部分歷史學家仍堅持傳統看法。更何況無論是毛澤東還是他的主要對手戰時國民政府領導人蔣介石,都對八年抗戰的正確性不存疑義。主流看法的支持者們認為,日本佔領滿洲里以及後來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只能被看成是局部抗戰,而抗戰僅在盧溝橋事變後具有了全國性。
© Sputnik中國工農武裝隊伍在與日本帝國軍隊進行戰爭。

中國工農武裝隊伍在與日本帝國軍隊進行戰爭。
© Sputnik
因此,抗戰結束70年後多少有點出人意料地改變抗戰始端,今天無疑會引起人們的很大興趣。專家們注意到,大約在10-15年前就開始了一場旨在提高中國戰區在二戰歷史地位的史學運動。而通過為慶祝抗戰勝利70週年舉辦研討會、展覽、閱兵式等的各類活動以及媒體發表的眾多文章則把這場運動推向了高潮。
把抗戰延長6年,按著國內政治邏輯,也是為了強調中國人民所付出的犧牲和遭受的災難的規模,強調中國是所有國家中第一個遭遇法西斯和軍國主義力量公開侵略的國家,以及中國向來都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
© Sputnik中日戰爭。日本軍隊正準備從東京出發前往中國東北。

中日戰爭。日本軍隊正準備從東京出發前往中國東北。
© Sputnik
做出這種決定也是出於給執政黨中國共產黨的合法性尋找更多的根據的考量。眾所周知,8年抗戰的主力是國民黨,而中國共產黨,在當代中國歷史學家們看來,主要是在敵人後方打的游擊戰。就從1931至1937年這段歷史而言,蔣介石奉行的是“犧牲領土爭取時間”表面上比較被動的戰術。這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還提出了著名的“攘外必先安內”的口號(意思是先要打擊共產黨和各種地方軍軍閥)。而此時抵抗日軍的恰好是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力量。也就是說,把抗戰“延長”到14年或許是因為可借此表明,中國共產黨作為抗戰的參加者遠比以前認為的要積極得多。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台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