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曾警告不要企圖威脅中國。而現在這個語氣完全變了。《人民日報》週二發表了一篇編輯部文章,文中使用了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在涉及中美關係和經濟聯繫時慣用的措辭:它們都非常重要,不能讓其遭受重挫。文中用比較和諧的語氣指出,兩個經濟大國的聯繫需要完善,永遠不要讓它出現惡化。這些措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總的來說,中美關係中出現的任何不快,都有可能導致全球性災難。兩國間有許多共同的利益。專家們甚至發現,特朗普“讓美國再次成為偉大國家”的承諾與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旨在“復興中華民族”的“中國夢”的口號都很相似,彭博社指出。
BBC的文章稱,多年來北京一直在聽著奧巴馬有關12國簽署貿易協定、加強美國在亞洲領導地位的言論。12個國家中沒有中國。奧巴馬總統特別強調這不是偶然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正是要讓美國而不是中國來確定21世紀的貿易規則,在像亞太這樣蓬勃發展的地區這一點尤為重要。北京把美國轉向亞洲以及《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看成是遏制中國崛起的一支暗箭,也就不足為奇了。北京強調,美國認為自己甚麼時候需要就認為自己是亞洲大國。今天美國外交人士陷入了一種窘境。如果說多年來一直在對夥伴們說:簽署《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將能加強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領導地位的話,那麼自然也就可以得出結論:協定的流產意味著美國領導角色的削弱。好的位置總有人搶——中國已經準備佔據它。在秘魯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峰會期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已經向鄰國的同行表示,共建亞太夥伴關係、深化互利合作、共創美好未來的時代已經到來。中國不會對外界關閉大門,相反會更加開放。中國被派往秘魯的代表團爭分奪秒,用雙倍的力量重啓北京支持的一些儘管不是太宏大的貿易協定的談判,包括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和亞太自貿區的談判。所有這些談判都是在中國提出的更具全球化的倡議、北京有關建立和推動國際合作、貿易新模式以及旨在擴大在亞洲的影響力的“一帶一路”的框架內進行的。還包括中國資助新的區域性信貸機構,像亞投行。從任何角度看,在中美亞洲的“零和”遊戲中,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無疑是中國戰略意義的勝利,BBC指出。
據《日經新聞》報道,中國航天領域正在飛速發展。宇宙飛船“神州十一號”本月應載著兩名宇航員返回地球。本月初中國還成功地發射了世界上最大的新型火箭。中國沒有參與日美和其他國家的國際空間站計劃。中國爭取在2020年前開始使用自己的空間站。中國為此有足夠的技術和經驗嗎?2016年對中國來說是蓬勃發展的第一年。因為這些成果所依靠的基礎設施都在大力建設。中國航天工作起始於50年代,70年代中國成為第五個發射衛星的國家。2003年成為第三個把宇航員送入太空的國家。最近20年已經能成功發射載人飛船,成功完成了各種宇宙艙的對接,並研制出了科研站。2011年中國發射的火箭開始多於美國。2012年發射的衛星數量超過俄羅斯。在2015年前中國共發射了230枚火箭,成功率為94.3%。就其發射數量而言,中國排名第四。其成功率排在第二,僅次於歐洲。為甚麼中國如此成功?首先,國家制訂了明確的長遠發展目標。中國科研機構直接受政府控制,計劃在2030年前把宇航員送到月球,到2050年把他們送到火星。此外,在2025年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每五年要向國務院提交一份基礎設施發展計劃。中國成功還有一個原因,資金和人員都由軍隊提供。可以說,正是由於在國家和軍隊的支持下取得了這些成果,中國才成功地達到了支出和效率之間的平衡,而且無需其他國家的支持。關於中國現在的能力,只要依據它能否憑借自己的力量實施像火星探索這樣以前未涉足的領域項目就可得出結論,《日經新聞》的文章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