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通社日前報道稱,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不久前在日本國會發表演講時,提及自己在1992年第47屆聯合國大會上提議成立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的歷史,並表示目前已有26個國家加入的亞信會議,應更名為亞洲安全與發展組織。
李自國認為,基於亞洲地區的整體安全考慮,確實需要一個組織來協調各方的分歧,如果將亞信會議提升為亞洲安全與發展組織,可以說是本地區的一件大事,具有積極的意義,但難度也很大。
他分析道,首先,納扎爾巴耶夫是亞信會議的倡議者,關於提升的建議具有一定的延續性。其次,作為曾經的擁核國家,哈薩克斯坦後來放棄了核武器,具有較強的道德優勢。第三,由於地緣政治和朝核問題不斷發酵,亞洲地區的安全與信任變得更加尖銳,更令人擔憂。
專家同時指出,亞洲各地的矛盾非常突出,僅中國的周邊就有朝鮮半島問題、中日東海問題及南海問題等,南亞也不安寧,印巴之間的矛盾,中東問題更是一團糟。將某個國家或地區排除在外,問題不會得到根本解決。朝核問題任何一方不包括進來就沒有建立信任的基礎。所以,成立這個組織也會變得毫無意義。
在專家看來,很多亞洲國家的安全根基是建立在與域外國家同盟的基礎之上,對參與亞洲整體安全建設的意願並不積極。在東亞地區,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菲律賓等等都是美國的盟友。基於這一原因,這些國家不可能或者不被允許加入一個非美國主導的組織。
他例舉道,東亞共同體、中日韓自貿區、亞元區等等都沒能取得進展,背後都有美國的影子。如果新組織被建成類似歐安組織那樣的對抗組織,一個陣營與另一個陣營對抗,就失去了成立亞洲安全與發展組織的意義。因此,提升為組織,前景很美好,但難度很大。
專家繼續道,此外,組建過程中還會遇到很多技術性問題,如組織章程、會員權利與義務、秘書處的構成、會員會費等很多問題。這就需要得到大國大力支持,首先是本地區大國的支持。如果沒有一個關鍵性的大國出來組織張羅這項工作,這其中的每一條都可能會拖延很長時間,甚至因為分歧而無法形成。
談到日本是否會加入問題,李自國認為,納扎爾巴耶夫總統的新建議,很難立刻得到日本的積極回應。因為,目前亞信會議的主席國是中國,日本高層對華採取的戰略是對抗戰略,其外交甚至圍繞對抗中國展開。日本暫時不會加入亞信會議,即便是中哈一同推動亞洲安全與發展組織的建立。當然,不排除今後日本會加入這個組織,但前提是日本需調整對外政策,以合作代替對抗,摒棄零和遊戲的思維。
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是一個有關安全問題的多邊論壇,其宗旨是在亞洲國家之間討論加強合作、增加信任的措施。峰會和外長會議均為每四年舉行一次,兩會交錯舉行,間隔兩年。
亞信會議現有成員國26個、觀察員國和組織11個,橫跨亞洲各區域,涵蓋不同制度、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不同發展階段,具有廣泛代表性。亞信的宗旨是通過制定多邊信任措施,加強對話與合作,促進亞洲和平、安全與穩定。現已制定軍事政治、新威脅新挑戰、經濟、生態、人文等五大領域信任措施。
中國專家:亞信會議提升為組織的難度很大
2016年11月15日, 14:17 (更新: 2022年1月26日, 05:31)
© AFP 2023 / KENZABURO FUKUHARA亞信會議

© AFP 2023 / KENZABURO FUKUHARA
關注
衛星新聞北京11月15日電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亞所副所長李自國在接受“衛星”新聞通訊社採訪時表示,將亞信會議提升為亞洲安全與發展組織,具有積極的意義,但難度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