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布里爾在訪華前夕接受德國《世界報》採訪時稱,中國對歐遊戲“不誠實”。他抱怨說,中國企業家來歐洲就像購物游一樣,帶著長長的誘人公司的名單,顯然是打算購買重要的戰略技術;而中國自己卻保護自己的企業,免遭外國人的並購,為交易提出“歧視性”的條件。
加布里爾在同中國領導人會談時有可能將觸及這個問題。而香港《南華早報》則認為,德國有惹怒中方的危險。法新社也指出,從德國官員的類似表態可億看出中德“特殊關係”的穩固程度。
商務部研究院外國投資研究所副主任張菲評價德國人為自己的戰略性企業擔憂的背景下中德合作的前景時指出:“中德兩國的經濟關係是合作競爭關係,既合作又競爭,但合作多於競爭。中國的資本、市場與德國技術可以完美結合,達到共贏目標。市場開放應該是對等的。德國已經是成熟的市場開放國家,中國正在積極推動新一輪的對外開放,探索實施‘准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外商投資管理模式’,對外資開放的行業領域不斷擴大。中國對外投增速很快,2015年已成為資本淨輸出國。近年來中資並購德企,完全是市場行為。受阻的並購主要原因是‘國家安全’。‘國家安全審查’已經成為跨國並購的大殺器,應審慎使用。”
俄羅斯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副所長別洛夫認為,此次在華貿易談判的北京並非最佳。通常一次性來到中國的商務代表團人數要多得多,並有官方人物隨同。在其它時候我認為,隨同加布里爾的公司董事長不應該只有60人,而應是這個數字的3倍。
別洛夫就此評論道: “就在加布里爾訪華前夕有報道稱,中國準備對德國電子技術產品的生產商設限。同時加布里爾也擔憂中國將有目的的並購德國和其他國家的技術公司。不過,這一背景的存在是很自然的,也是客觀的。中國是個難處、不便但卻很大的過半,歐洲人因為它的規模和重要性試圖向瞭解它。對歐洲人來說,中國是個巨大的商品和服務消費市場,是各種商品的組裝工廠。中國如此之大,同期談判談何容易。與此同時又有許多德國人擔心中國經濟實力,呼籲德國政府要謹慎行事,在發放中國收購德國戰略資產的允許證件時要特別小心。”
正如俄羅斯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法國研究中心主人魯賓斯基指出的那樣,法國人對中國大量購買資產也存在同樣的擔憂。他認為,法國希望同中國在第三國建立投資資金,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針對中國資本進入法國市場表現出的一種保護性反應。週一法國外長艾羅在同中國外長王毅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很快將成立聯合基金會,但沒有透露任何其他詳情。
魯賓斯基就此指出:“法國不僅對中國市場一直感興趣,而且對中國對法投資同樣感興趣。但是近來越來越經常看到這樣的報道:法國人害怕中國在法國市場的競爭力,就中企購買法國公司表示擔憂,主要是那些與旅遊業和基礎設施有關的起亞,並建議在第三國開始合作——這當然是一種建設性的想法,其中還有助於控制中國在法的生意圈。而且法國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以及在中東阿拉伯國家,也都有自己的利益,完全有可能同中國有精力、有聯繫、有合作。法國人能提供還在法蘭西帝國時期積累起來的資本——對當地現實的瞭解,而中國人不僅有資金,而且現在還有技術。我想,這首先是基礎設施。法中在道路、機場和高鐵建設領域的實力都很強。”
中國博客空間用戶關於西歐對中國投資立場的評論引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