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即便不對類似“證據”進行深入的分析,都能表明,這些資料是被巧妙仿制的,爾後以假亂真。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做好以下輿論準備:俄方和頓巴斯民間武裝才應該為馬航波音MH-17頓巴斯空難擔責。上述立場不令人驚訝:按照一些消息人士的資料,Bellingcat網站受雇於美國、英國和其它國家的情報機關。
俄羅斯網絡志願者們在自己的調查報告中的依據是公開的消息來源,其中包括俄羅斯最大軍工企業“金剛石-安泰”防空康採恩的試驗材料和數據。這個康採恩是同馬航波音MH-17在頓巴斯上方發生空難聯繫在一起的俄制“山毛櫸”導彈綜合體的設計商與製造商。
“金剛石-安泰”防空康採恩是著名的“山毛櫸”導彈綜合體所有部件的唯一設計商與製造商。正因如此,他們連續開展了兩場實物模擬試驗,明確證實了2014年7月17日頓巴斯上空所發生的一切。
馬航客機頓巴斯空難國際調查委員會忽視了明顯的事實,歪曲和操控了罪證,希望現有的事發圖景與此前已經你定好的版本相符,錯誤確定擊中馬航客機的導彈類型,以及其破壞地點和發射地點。
以下是馬航客機頓巴斯空難國際調查委員會所犯下的幾個最愚蠢的錯誤事實:
— —“金剛石-安泰”防空康採恩在首次實物試驗結束後,確定了實物模擬試驗用靶標飛機與馬航MH17波音客機的幾處重大受損區別:
2)在馬航MH17客機的殘片上觀察到許多不貫穿的擦傷,這表明大多碎片沿著切面軌跡運動,而不是進入彈身內部。而在試驗用的靶標飛機上有著明確的深入穿透型窟窿,而且在另一側對應機艙飛機側壁上也有孔洞。也就是說,射擊部件能穿過飛機的外殼,但馬航波音客機上沒有類似損傷!這表明,國際調查委員會所確定的射擊部件擊中飛機的角度不正確,而其後果是錯誤確定導彈發射位置。
在馬航頓巴斯空難現場的1500個碎片中,荷蘭專家似乎僅僅找到了3個“蝴蝶狀”碎片,這說明國際調查委員會錯誤確定了導彈類型。正是由於這3個“蝴蝶狀”碎片,才錯誤指稱了擊中馬航波音客機的導彈類型(而且其中兩個此類碎片 的準確特性沒有提交,而第三個碎片的數據多次改變。明顯,這些碎片的特性同國際調查委員會所需要的那個版本不符。)
— — 再來談談違反調查程序的問題:
2)馬航波音客機的殘片與公認的對失事情況的解釋版本相悖,它們沒有被送去失事飛機修復處,而而是另行展示。正是這些殘片可以完全改變馬航波音空難的圖景。
此前新報》載文寫道,為了調查2014 年馬來西亞波音777在頓涅茨克州失事事件,俄羅斯採取了史無前例的步驟,向荷蘭調查小組提供了導彈的實際技術參數。
該報援引了俄羅斯官方對荷蘭檢察院調查結果的反映。據稱,這個文本是根據山毛櫸導彈製造商—“阿爾馬茲-安泰”公司專家的鑒定結果編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