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主席在峰會上指出,當前經濟全球化出現波折,保護主義、內顧傾向抬頭,多邊貿易體制受到衝擊。為了應對挑戰,二十國集團各國應該為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而努力,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恪守不採取新的保護主義措施的承諾,採取切實行動促進貿易增長。
中國領導人的這番表態是有充分事實依據的。在杭州峰會召開前的這個夏天,“去全球化”浪潮在全球範圍內此起彼伏:英國經過全民公投決定退出歐盟;歐盟與美國關於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夥伴協定的談判舉步維艱;而兩位下任美國總統候選人則公開表示反對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
一方面,推動全球化進程的接力棒已經交到了中國手中。近年來,中國提出了“一帶一路”戰略,倡導建設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可以說,中國已經成為了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主要推動者。一旦美國拒絕了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中國就將掌握建設亞太地區自由貿易區的主動權。相關協議早在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北京峰會上就已簽署。而未來的亞太自貿區無疑將成為全球範圍內最大的自由貿易空間:這裡將擁有全球人口總量的40%,全球GDP總量的48%,全球貿易總量的56%。
另一方面,引領全球一體化進程不是一項輕鬆的任務。最近幾個月發生的一切證明瞭全球化進程並不會一帆風順。英國退出歐盟就說明,一體化進程在當前世界是完全可逆的。如今,歐洲經濟面臨越來越多的麻煩,美國則不斷挑起貿易爭端。可以預見,全球化在未來將會面臨更多挑戰。因此,推動全球化向前發展所需的努力也許會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作為二十國集團主席國,中國的主要任務就是要確保全球化進程向前發展,而非倒退。為此,中國政府正在積極推動於年底前批准世貿組織貿易便利化協定。這一協定的生效將減少15%的貿易成本,為全球貿易每年帶來1萬億美元的增長貢獻。
與此同時,中國也在積極呼籲促進全球投資的增長。在本次杭州峰會上,中國希望各國能夠在全球投資政策方面統一原則。為此,在峰會開幕的前一天,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上表示,中國將在眾多經濟領域賦予外國資本與國內資本同樣的權利。更早一些時候,中國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人大則宣佈,從今年10月起,將進一步簡化外資在中國的投資程序。而“負面清單”的設立,將最大限度減少中國市場對於外資的准入限制,激發外資活力。中國希望以此告訴全世界,中國願意為促進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一個佔據了全球GDP總量16.5%的國家,中國理應積極參與到未來全球發展的計劃制定工作當中。如今,中國在全球舞台上的影響力不斷得到提升。在今年8月發佈的一份全球影響力排行榜單上,中國僅次於美國排名第二。所有這一切都顯得水到渠成。
在中國,推動經濟全球化發展是國內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而在西方,“世界可以沒有中國,但中國不能沒有世界”的理論早已經淪為笑談。如今,習近平主席的發言顯得“擲地有聲”:“在經濟全球化時代,沒有哪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協調合作是我們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