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蘇聯解體25週年。自蘇聯解體後,關於解體的原因就成了一個熱議話題,特別是在俄羅斯和中國。徐向梅表示:"俄羅斯總統普京曾說:‘蘇聯解體是20世紀地緣政治上最大的災難。'蘇聯解體對於也曾經歷過計劃體制的中國而言是一個重要問題。"她說:"在中國,從普通百姓到學者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蘇聯當時這樣一個十分強大的國家突然解體是一件令人詫異、惋惜和遺憾的事情。"
徐向梅總結中國學者研究蘇聯解體的原因,概括了以下幾個方面的視角。一是認為思想理論滯後,蘇共在思想理論戰線上長期的教條主義傾向和社會主義理論的嚴重滯後與匱乏。二是體制根源,主要是對斯大林模式的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的批判,且多認為體制問題是根本性原因。也有從蘇共自身的蛻化變質的角度來談的,但徐向梅認為這也是高度集權的、僵化的體製造成的。三是民族問題嚴重。蘇聯建國之初在民族國家建制方面就存在問題,按照民族劃分行政區,這就在某種程度上強化了民族屬性和民族獨立意識。十月革命以後的《俄國各民族權利宣言》,其後歷次制定和修訂的蘇聯憲法都規定了加盟共和國擁有自決權,有權退出聯盟,這就給各加盟共和國脫離蘇聯提供了法理依據。四是戈爾巴喬夫改革的失誤。認為戈氏的經濟改革沒有觸及本質,沒有取得成效,然後又立馬啓動政治民主化運動,但是卻拖延了黨的改革、聯盟關係的改革,最終使蘇共喪失國家的領導權。五是外因,主要指冷戰和西方國家的遏制及"和平演變"。
徐向梅表示贊同這些觀點,但認為存在兩個問題,一是把國家的停滯衰落乃至劇變同聯盟的解體混到一起了,好像導致劇變的原因就是導致解體的原因,二者有相通之處,但不盡一致。二是上述很多問題都是長期存在的,不能完全解釋為甚麼蘇聯就在那個時候解體了。所以還是有一些有待深入研究的問題。
一個是蘇聯解體的經濟視角。蘇聯經濟從斯大林工業化年代就存在嚴重的結構問題,重重輕輕,犧牲農業支持工業化,這些矛盾在蘇聯經濟封閉的年代還不凸顯。但二戰以後,蘇聯也開始漸漸融入世界,結構問題導致的對國際市場的依賴漸露端倪。依賴一方面體現於糧食進口。由於長期以來不重視農業,1980-1990年間,蘇聯成為世界最大的糧食進口國。依賴另一方面體現於石油出口。1980年前後,石油和天然氣已佔到蘇聯向經合組織國家出口額的67%。問題嚴重的是恰在蘇聯經濟越來越依賴於糧食進口和石油出口的時候,80年代中後期,遭遇了本國農業連年歉收、國際市場糧食價格暴漲和石油價格快速且持續下跌,這就造成了蘇聯經濟空前的困難。這樣的一種境況就造成了戈爾巴喬夫等蘇共領導人的一種焦躁甚至恐慌情緒,也導致他們在尋求西方經濟援助的過程中做出很多政治上的讓步。
徐向梅總結中國學者研究蘇聯解體的原因,概括了以下幾個方面的視角。一是認為思想理論滯後,蘇共在思想理論戰線上長期的教條主義傾向和社會主義理論的嚴重滯後與匱乏。二是體制根源,主要是對斯大林模式的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的批判,且多認為體制問題是根本性原因。也有從蘇共自身的蛻化變質的角度來談的,但徐向梅認為這也是高度集權的、僵化的體製造成的。三是民族問題嚴重。蘇聯建國之初在民族國家建制方面就存在問題,按照民族劃分行政區,這就在某種程度上強化了民族屬性和民族獨立意識。十月革命以後的《俄國各民族權利宣言》,其後歷次制定和修訂的蘇聯憲法都規定了加盟共和國擁有自決權,有權退出聯盟,這就給各加盟共和國脫離蘇聯提供了法理依據。四是戈爾巴喬夫改革的失誤。認為戈氏的經濟改革沒有觸及本質,沒有取得成效,然後又立馬啓動政治民主化運動,但是卻拖延了黨的改革、聯盟關係的改革,最終使蘇共喪失國家的領導權。五是外因,主要指冷戰和西方國家的遏制及"和平演變"。
徐向梅表示贊同這些觀點,但認為存在兩個問題,一是把國家的停滯衰落乃至劇變同聯盟的解體混到一起了,好像導致劇變的原因就是導致解體的原因,二者有相通之處,但不盡一致。二是上述很多問題都是長期存在的,不能完全解釋為甚麼蘇聯就在那個時候解體了。所以還是有一些有待深入研究的問題。
一個是蘇聯解體的經濟視角。蘇聯經濟從斯大林工業化年代就存在嚴重的結構問題,重重輕輕,犧牲農業支持工業化,這些矛盾在蘇聯經濟封閉的年代還不凸顯。但二戰以後,蘇聯也開始漸漸融入世界,結構問題導致的對國際市場的依賴漸露端倪。依賴一方面體現於糧食進口。由於長期以來不重視農業,1980-1990年間,蘇聯成為世界最大的糧食進口國。依賴另一方面體現於石油出口。1980年前後,石油和天然氣已佔到蘇聯向經合組織國家出口額的67%。問題嚴重的是恰在蘇聯經濟越來越依賴於糧食進口和石油出口的時候,80年代中後期,遭遇了本國農業連年歉收、國際市場糧食價格暴漲和石油價格快速且持續下跌,這就造成了蘇聯經濟空前的困難。這樣的一種境況就造成了戈爾巴喬夫等蘇共領導人的一種焦躁甚至恐慌情緒,也導致他們在尋求西方經濟援助的過程中做出很多政治上的讓步。
不過,徐向梅認為,蘇聯歷史上、轉軌後的俄羅斯歷史中經歷的危機多了,經濟危機的確造成民心不穩,但並不就會導致國家的解體。
其二是戈爾巴喬夫改革邏輯上的錯誤。徐向梅認為,蘇聯需要改革是無疑的,但是怎麼改是關鍵。以戈爾巴喬夫為首的當時的蘇共領導集團在改革的戰略選擇上、在改革步驟的控制上都存在嚴重的失誤,既沒有一套整體的改革戰略,又沒有"摸著石頭過河"的耐心,這可能與俄羅斯人的性格有關。在國家面臨嚴重的經濟危機的情況下,經濟改革、政治體制改革、處理民族問題一股腦地提上日程。而在"公開性"和"民主化"的大潮下,將過去所有的蘇共的問題和錯誤包括大清洗問題、民族問題等在社會上大肆渲染,使得國家失去了主流的思想引導,民眾陷入了迷茫,蘇共也失去了執政的合法性,整個社會處於失控狀態。
應該說,蘇聯解體最關鍵的原因是在經濟最困難的情況下啓動了政治改革,而政治改革又沒有規劃和次序,整個社會一下子都亂了。
徐向梅談到蘇聯的改革時說,戈爾巴喬夫在政治體制改革之前,進行了一些經濟體制改革的嘗試,包括從以行政領導方法為主向以經濟領導方法為主,擴大企業自主權,企業內部自治,完全的經濟覈算,農業中開始實行集體承包和家庭承包制,允許私人辦企業、銀行,允許外資參股,探索建立二級銀行體系等等。如果不是迅速轉入政治體制改革,蘇聯有可能在這個基礎上逐步深化改革,走上市場軌道。
其三是戈爾巴喬夫個人因素在蘇聯解體中的作用。戈爾巴喬夫作為黨和國家的領導人,在國家面臨危機和解體的危險面前猶豫不決、瞻前顧後,使得很多輓救國家的機會都喪失了。個人在歷史中的作用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以葉利欽為首的地方民族精英的個人野心和權欲都在蘇聯解體的過程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說到可以吸取的教訓,徐向梅主要談了三點。
第一,應該直面國家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地進行體制和制度方面的改革和調整是必需的,但是如何選擇改革的路徑和安排合理的改革次序是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把全國各個領域都搞亂了。她說:"我們可以看到,中國這些年的改革所取得的成功都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
第二,思想自由不是大批判,不能把全國人民的思想都搞亂了,應該是有破有立,有一種社會普遍認同的主流的或者說主導的思想引領。
第三,要處理好中央和地方的關係。蘇聯解體不是國家的危機和衰落,而是各個加盟共和國分崩離析。可以假設,如果不是一些加盟共和國鬧主權和獨立,在制度轉軌的同時,蘇聯作為一個聯盟國家還可以繼續存在。
其二是戈爾巴喬夫改革邏輯上的錯誤。徐向梅認為,蘇聯需要改革是無疑的,但是怎麼改是關鍵。以戈爾巴喬夫為首的當時的蘇共領導集團在改革的戰略選擇上、在改革步驟的控制上都存在嚴重的失誤,既沒有一套整體的改革戰略,又沒有"摸著石頭過河"的耐心,這可能與俄羅斯人的性格有關。在國家面臨嚴重的經濟危機的情況下,經濟改革、政治體制改革、處理民族問題一股腦地提上日程。而在"公開性"和"民主化"的大潮下,將過去所有的蘇共的問題和錯誤包括大清洗問題、民族問題等在社會上大肆渲染,使得國家失去了主流的思想引導,民眾陷入了迷茫,蘇共也失去了執政的合法性,整個社會處於失控狀態。
應該說,蘇聯解體最關鍵的原因是在經濟最困難的情況下啓動了政治改革,而政治改革又沒有規劃和次序,整個社會一下子都亂了。
徐向梅談到蘇聯的改革時說,戈爾巴喬夫在政治體制改革之前,進行了一些經濟體制改革的嘗試,包括從以行政領導方法為主向以經濟領導方法為主,擴大企業自主權,企業內部自治,完全的經濟覈算,農業中開始實行集體承包和家庭承包制,允許私人辦企業、銀行,允許外資參股,探索建立二級銀行體系等等。如果不是迅速轉入政治體制改革,蘇聯有可能在這個基礎上逐步深化改革,走上市場軌道。
其三是戈爾巴喬夫個人因素在蘇聯解體中的作用。戈爾巴喬夫作為黨和國家的領導人,在國家面臨危機和解體的危險面前猶豫不決、瞻前顧後,使得很多輓救國家的機會都喪失了。個人在歷史中的作用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以葉利欽為首的地方民族精英的個人野心和權欲都在蘇聯解體的過程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說到可以吸取的教訓,徐向梅主要談了三點。
第一,應該直面國家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地進行體制和制度方面的改革和調整是必需的,但是如何選擇改革的路徑和安排合理的改革次序是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把全國各個領域都搞亂了。她說:"我們可以看到,中國這些年的改革所取得的成功都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
第二,思想自由不是大批判,不能把全國人民的思想都搞亂了,應該是有破有立,有一種社會普遍認同的主流的或者說主導的思想引領。
第三,要處理好中央和地方的關係。蘇聯解體不是國家的危機和衰落,而是各個加盟共和國分崩離析。可以假設,如果不是一些加盟共和國鬧主權和獨立,在制度轉軌的同時,蘇聯作為一個聯盟國家還可以繼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