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轟炸機輪換,是為了完成轟炸機保證與威懾的任務。美國以為,轟炸機出現在該地區這一事實本身就能強力遏制對手。然而B-1來到太平洋,對美國在該地區的主要對手——中國來說,未必能從根本上改變甚麼。毫無疑問,戰略轟炸機在美國竭力應對中國的反介入和區域阻絕戰略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轟炸機理論上能從中國主要類型的中程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的打擊範圍外的基地起飛,並對中國境內設施實施打擊。
然而現在關島基地的安全也被認為是很值得懷疑的了。關島位於轟炸機H-6K攜帶的中國新型高精中程彈道導彈DF-26和巡航導彈H-6K的打擊範圍。美國企圖通過在島上部署薩德反導系統來解決這個問題。但是薩德系統應對中國起初作為對付反導系統而被研發的中程導彈的能力,還沒得到證明。
除此之外,在遏制中國方面,B-1相對老式的B-52,並沒有明顯的優勢。它的速度更快,載彈能力更大,電子設備更完善。但是還在上世紀70年代末,在開始批量生產之前,就已清除,這種飛機不能衝破現代反導系統。生產B-1,是在開始生產隱形轟炸機B-2之前臨時採取的一個步驟。
但是B-2由於設計上相當複雜,造價極其昂貴,再加上冷戰的結束,未能取代老式B-1和B-52。後兩款只能作為巡航導彈的載體,或者在敵方沒有反導系統的地方使用高精武器。美國B-1在阿富汗正是這麼乾的。另外,與B-52不同,根據俄美條約,從B-1上拆除了使用核武的設備。因此只能說,B-1不過是“適於局部戰爭的戰略轟炸機”。
美國越來越頻繁輪換在太平洋的轟炸機,顯然表明美中關係日益緊張。但是在這些動作的背後很有可能暗示著:美國沒有在亞太地區長期聚集必要力量、彌補因近年來中國常規武器升級而給自己造成的損失的能力。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台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