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運-20重型軍用運輸機正式服役是中國在發展軍力過程中取得的重大成功。首先,這是中國首次依靠自身國防工業力量製造的強大的戰略軍事運輸機,可保障軍隊在全球範圍內的機動性。第二,擁有多架重型運輸機有利於更好地應對國內發生的任何緊急情況。第三,可在重型運輸機的基礎上研制重型加油機。這對於製造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合格的戰略轟炸機也是十分必要的。最後,在運-20的基礎上可研制遠程偵察機、無線電技術偵察機和電子戰飛機等。
但也沒必要高估烏克蘭公司的作用。在開發運-20之前,安東諾夫公司的能力已退化至無法完成大型複雜項目的地步。看起來,安東諾夫公司只完成了部分研究工作,轉交了資料並進行大概的答疑。所以這並不是落實烏克蘭項目,而是在烏克蘭的協助下完成中國項目,中國運-9運輸機的研制情況也是如此。當然也不能說,生產運輸機時完全沒有依靠烏克蘭。
正如轟-6K型轟炸機一樣,運-20使用的也是俄產D-30KP2發動機,而中國專家希望將其更換為國產發動機。運-20更換國產發動機或許會比轟炸機要晚一些,因為運輸機使用更頻繁,載客量更大,可靠性要求也更高。與俄羅斯使用PS-90發動機的新型伊爾-76MD-90A運輸機相比,使用D-30KP2發動機的運-20運輸機在飛行距離和負載能力方面稍顯遜色,但如果更換了強大的發動機,則完全可能勝過伊爾-76MD-90A運輸機。
運-20成功規避了伊爾-76的主要缺點——貨艙尺寸有限,首先是寬度不夠。伊爾-76的問題在於貨艙尺寸與負載能力不符,不易裝載某些重型武器裝備。而運-20在這方面則更加方便。
中國工業現在面臨的最主要的問題是產能問題。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此前最大的量產飛機運-8生產速度大部門時間都過於緩慢——每年3-5架,其中近一半用於改制為特種飛機,其餘用作運輸機。但如果中國希望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建立強大的運輸機隊,這種速度顯然是不夠的。迅速擴大生產不僅需要大量投資,還要大力培養人才。如此大規模的計劃可讓中國航空業的面貌發生巨大改變。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台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