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海路是俄羅斯北部海岸線沿北冰洋的船舶通航水域,也是連接歐洲和遠東、亞洲太平洋地區、北美西部的最短航道。北方海路從喀拉海峽到普羅維傑尼亞灣總長約5600千公里。
張耀認為,北方海路主要是連接東北亞與歐美的航線,中國將成為最大的利用國。俄羅斯作為最大的關聯國,對整個北方海路具有很大的管轄權,兩國在這方面相互需要,北極合作很可能成為今後兩國戰略合作的新亮點。
專家稱,北方海路連接北美、西歐和東亞三大經濟活躍區域,是東北亞到達歐洲與美國的最短航線。利用北方海路,中國沿海諸港到北美東岸的航程,比巴拿馬運河傳統航線縮短2000-3500海裡,上海以北港口到歐洲西部、北海、波羅的海等港口比傳統航線航程縮短25%-55%,是一條未來的黃金水道。
專家同時指出,北極合作目前還很難深入推進,儘管中俄在亞馬爾地區天然氣開發方面進行了合作,但在最重要的航運方面由於季節性的原因,目前每年通航時間非常有限,使航道經濟性暫時很難顯示出來。
張耀強調,中俄應先展開一系列的聯合科考、氣候應對、環境保護等等。這些合作屬於低政治敏感性的領域,容易達成一致和諒解,為今後的合作積累必要的資料,有利於積累互信。
他說,隨著互信的增強,雙方可以討論一些涉及利益的合作。比如,沿線港口的建設,基礎設施的投入,但這些不會馬上啓動,需要在一些規範性的問題上進行探索和溝通。隨著北方海路給雙方帶來利益,自然會帶動大項目合作,包括航空、鐵路等配合中國"一帶一路"規劃。
與此同時,專家還指出,除航運和資源開發外,中俄雙方在北極治理方面也可以進行合作,在制定規則方面進行相互協調。北極地區有八個國家,都對北極提出了很多要求,都希望在北極的治理上制定對自己有利的規則。這八個國家當中,七個都是西方國家,進一步說是北約國家。因此,在制定規則方面俄羅斯面臨壓力,這些國家對俄羅斯會有一些排擠或者是防範。
張耀最後表示,很多北極國家對中國進入北極也有些防範和疑慮。中俄兩國在北極問題上可以互相溝通、配合、協調,尤其在俄羅斯與西方國家相互制裁的背景下,中俄在北極的合作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