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企業對中國愈發感到失望

© AFP 2023 / Andy Wong歐洲企業對中國愈發感到失望
歐洲企業對中國愈發感到失望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德國之聲報道稱,歐盟投資者對中國市場前景從未像現在這樣持如此悲觀的態度。

中國經濟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俄央行: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可控
中國經濟增速放緩,遠不是唯一的原因。歐洲在華企業家情緒非常低落。一半以上的歐盟企業高級管理人才認為,在中國經商越來越難。今天僅有47%的歐洲企業打算擴大在華規模。三年前準備擴大規模的企業佔86%。不太相信對在華經商能獲得利潤的管理人員數量在增加。現在幾乎每三個人中就有一人懷疑今年能賺。十年前外國投資者在中國還很高興。今天70%的歐洲企業家已經不再這樣。一半以上的領導人表示,自己的公司得不到平等的競爭條件。中國政府顯然偏袒當地公司,德國之聲指出。

彭博社也認為,歐洲公司對在華經營獲利前景的悲觀情緒達到頂峰。每況愈下的中國經商環境對情緒很有影響。歐洲企業家對中國的悲觀情緒的高漲,不僅是因為經商環境日益惡化。中國政府始終沒有建立一個開放和平等競爭的市場。政府不僅一次許諾改革,讓市場作為國家經濟基礎。但實際上,似乎北京一直在向相反的方向行進:法律模稜兩可,限制使用互聯網,因此干擾本國和外國企業,彭博社指出。

據BBC稱,歐洲人仍然希望能出現積極變化,暫時不打算減少在華投資項目。但是據國際金融機構預測,今年外國投資者計劃從中國撤走5000多億美元。雖然對華投資規模仍很大,但對它需要較少。中國自己已成為很大的投資者,它的投資規模幾乎與它獲得的持平。近年來中國工資穩增,中國已從世界工廠變成了高科技工廠。而那些不需要高技術勞動力的商品生產,已經轉移到越南,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有可能現在向那裡投資更划算。中國政府利用非正式手段試圖將投資從第二產業轉向第三產業,或者轉向高技術生產。生產效率近年來也降低了,國企利潤減少,出現了應更多支持本國生產商的願望。此外,國外對中國商品的需求也在下降。西方企業沒有盲目遵循本國政府意圖的傳統,雖然與美國軍事安全有關的大型企業更注重政府的意見。把中國視作自己對手的美國,開始從那裡撤離。美國對華投資已經連續5-6年下降,雖然其他國家的投資還在增長。在不久前的會面中,美方代表就中國在南海的行動問題持非常強硬的立場,暗示這有可能嚴重影響兩國關係,中國不會置若罔聞,BBC認為。

《悉尼先驅晨報》寫道,每十個澳大利亞人中就有7個認為,中國對亞洲的影響力比美國大。而且中國對亞洲的影響力甚至超過中國人自己的想象。80%的澳大利亞人認為,美國的最佳時代已經過去。同樣數量的人認為中美之間開戰的可能性不大。澳大利亞人今天對美國的亞洲政策支持程度不大。他們認為,中國的許多行動更符合地區發展。中國應把這一成就歸功於自己的“軟實力”,《悉尼先驅報》認為。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