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中國的”馬爾代夫項目是中國對G7對南海局勢相當黷武反應給出的一個平靜的回復。而且早些時候北京就給G7領導人發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即峰會和南海問題毫不相關。
中國外交學院外交學系教授蘇浩在回答俄羅斯衛星網關於G7首腦宣言涉及全球經濟、貿易、外交政策等十多個方面劍指中國的內容問題時表示:
“G7峰會本身是西方國家討論世界經濟問題的平台,是日本和西方國家在冷戰後西方主導的世界經濟體系之下,對世界經濟進行設計、協調及推動的平台。不過這個平台現在有點“變味”了,它已經從過去的經濟論壇變成了綜合性的政治、經濟和安全論壇。事實上,七國集團只是西方國家的代表,並不是世界主要力量的代表,但是他們卻以“世界主要力量的代言人”自居,對世界各國事務指手畫腳,且以一種西方式的傲慢企圖維持西方國家主導世界的局面,這也是一種不合實際的追求。
中國的崛起對於西方國家和美國主導的西方秩序而言是巨大的挑戰和壓力,日本和西方國家都將中國視為最大的對手。也正因為如此,以美日為代表的國家主張將中國的問題放到七國集團峰會上討論,企圖以此來壓制中國。從峰會宣言中可以看出,文件中多方面的內容都是針對中國的。例如,海洋安全部分涉及的東海、南海問題,雖然沒有點名中國,但是很顯然是針對中國的,對中國的舉措進行批評,在國際上損害中國的國家形象,動員國際力量壓制中國。
在網絡安全方面,網絡安全是國際安全的一個重要的制高點,也是中美之間進行博弈的一個安全領域。有些國家過去長期以來一直對中國的網絡安全進行指責,聲稱中國利用網絡竊取他國機密、獲取商業利益。此外,還有鋼鐵行業問題,中國現在是世界最大的鋼鐵產國,由於現在世界經濟不景氣,中國鋼鐵的產能產量大,價格低,給西方國家造成鋼鐵產能的壓力,西方國家借此在峰會上中國經濟指手畫腳,這些針對中國的內容都是企圖從經濟、安全和政治上牽制中國。”
然而,法新社在G7聲明的其他觀點中也看到了一股強勢的反華勢頭,比如,關於鋼鐵行業的全球危機問題。因此,要求造成供大於求這種狀況的各國政府盡快解決這個問題。在此背景下,西方首先稱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鋼鐵生產國。中國拒絕這些指控,指出整個世界對鋼鐵需求下滑是造成危機的原因。和南海局勢如出一轍,G7最後宣言重申西方的關切,此時所關切的是“不公平的貿易做法”,即仰仗國家補貼按傾銷價格向世界鋼鐵市場上傾銷鋼材。這是美國、歐盟和日本對華進行“鋼鐵戰爭”的又一條戰線。
法新社援引一位日本政府官員的說法,報道說,在峰會上私下討論觸及到了中國鋼鐵生產過剩的問題。其中,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表示,G7領導人應該步調一致,保持密切聯繫,以便確信中國確實遵守國際貿易規則。原來,日本首相把解決中國產能過剩問題和認同中國經濟的市場地位捆綁到了一起。
在提到網絡犯罪問題時,同樣包含了反華潛台詞。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和國際關係研究所專家亞歷山大·薩利茨基注意到,有人在粗魯指責中國侵犯知識產權以及中國經濟對世界發展的所謂負面影響。
他說,“這一切都是相對比較容易來解釋的。2008 — 2009年危機之後,西方已經失去了領導地位,而這種地位可以促進其他國家的發展,並為西方提供足夠的市場。因此,西方喜歡責怪其他國家缺少自身發展動力。另外,長久以來無端指責中國沒有正確對待知識產權問題。中國人自己提出幾種方案與美國和德國討論這個問題。關於知識產權和網絡安全,中國已開始非常具有建設性,所以,也很難指責它不遵守迄今建立的遊戲規則。主要問題或許在於,中國認為有必要改革這些規則,因為世界在發展,而且所有大國和強國都應該參與規則的編寫,參與者中自然包括中國”。
西方在犯錯誤,出於某種原因,在諸如G7這樣高的級別上,形成自己“一致的、非建設性的,有些不屑的對華態度,”亞歷山大·薩利茨基認為。
他說:“我覺得這一切都是錯誤的,因為一切看起來又像是建議把世界分成某些條塊,分成文明和不文明兩部分。當然,這樣是不可能受到歡迎的,因為我們就再次陷入到了全球市場脆性不平衡的狀態中。2015年,我們實際上已經遭遇了世界貿易危機,雖然這一點沒有被明確寫出來,但降幅12.5%足以說明這一點了。這場危機仍在繼續。與此同時,中國進行內部開發,並繼續在海外市場購買商品,包括原料商品,這為其他國家,包括一些貧窮國家的發展注入了動力。因此,稱中國是一個沒有建設性的玩家是完全錯誤的。許多國家正是把越來越多的希望寄予到了中國的身上”。
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華春瑩於27日對日本主辦G7峰會炒作南海問題表示強烈不滿。她表示,這種立場渲染緊張局勢。這不利於穩定,也不符合七國集團作為發達國家經濟治理平台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