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5月20日這樣寫道。同時,這也是中國向倫敦黃金交易所發出的新的挑戰,是按中國規範對全球黃金市場進行瓜分的鏈條。基金市場和管理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米哈伊爾•別里亞耶夫對衛星網說道。
《金融時報》並未提及倫敦黃金交易所的醜聞。這起醜聞敗壞了交易所的聲譽,在此背景下,中國工商行(ICBC)子行宣佈,同意購買歐洲最大黃金庫之一。其目前所有者是巴克萊倫敦銀行。此前,歐盟和美國監管方發現,最少有10家銀行,其中包括巴克萊銀行、摩根大通和德意志銀行在操縱黃金和銀的價格。此後,中國工行做出了離開貴金屬市場的決定。
ICBC購買巴克萊黃金庫,是強化對黃金市場影響力的戰略步驟。4月份的時候,工行加入倫敦金銀協會(LBMA)。後者是在金銀價格操縱背景下對玩家進行洗牌的結算平台。
中國工行鞏固在倫敦市場地位的同時,中國已在強化其國內黃金市場,並以人民幣在上海黃金交易所給黃金定價。對此,專家米哈伊爾•別里亞耶夫也給予關注。
他說:"當然,這是中國對世界貿易和外匯市場發起進攻的折射。自然地,這也是一定的挑戰。因為目前黃金價格是在倫敦交易所形成的。這條系統過於陳舊,有很多形式上的東西,並不總是符合現實。當然,這也是對倫敦黃金定價系統的某種挑戰。"
中國"進攻"倫敦黃金交易所、其中也包括購買黃金庫,都是在中國積極增加自身黃金儲備的背景下實施的。最近15個月,中國將黃金儲備增加了70%,達1700噸。該數據是西班牙《國家報》報道的。該報還寫道,中國購買黃金是出於對美元很快貶值的擔憂。北京通過增加黃金儲備,來減少對美元的依賴。米哈伊爾•別里亞耶夫也同意這樣的觀點。
他說:"中國秉承的理念是,改變金融環境、改變人民幣的地位,或者說,使國際貨幣體系傾向於黃金。換句話說,中國試圖使黃金的角色接近於此前的金本位。無論如何,中國在脫離全面黃金非貨幣化的命題。很明顯,中國漸進的步驟、老虎般的步伐,都是為了再次鞏固其在世界貨幣市場上的地位。當然,這也是中國改造該體系使其為己所用、並通過某種形式將美元擠壓出去的信號。也是為了使下一個世界貨幣系統能夠在某種程度上按中國的標準來制定。"
從4月末開始,貴金屬市場一路狂飆。黃金價格突破每金衡盎司(31克)1250美元,幾乎相當於1300美元。從年初開始,黃金價格上漲了20%。第一季度所表現出來的動力是30年間所沒有的。這種趨勢提高了中國在全球黃金市場上的分量。要知道,中國在貴金屬儲備方面,已經是世界第六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