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莫斯科國際安全會議於4月27-28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舉行,會議的主題是“打擊恐怖主義”,議題涉及亞太地區安全、歐洲戰爭與和平、全球安全和國際軍事合作、中東地區局勢、應對“顏色改革”的部隊作用、中亞地區的安全問題等等。來自80個國家的國防部長及軍事代表團代表,以及聯合國、歐安組織、獨聯體、集安組織、紅十字委員會的領導層代表,共計500多人參加會議。
萬青松表示,從已公佈的會議議程來看,本次會議議題涉及國際與地區多個層面,會議有兩個看點,一是會議的主題“國際反恐”,這與近兩年越來越嚴重的全球多個地區恐怖襲擊相關。
專家認為,本次莫斯科國際安全會議對於構建全球安全架構的影響有限,但將促進區域層面的安全合作。
萬青松分析道,冷戰結束至今,完整意義上的地區安全體系並未建立起來,更不要說全球安全體系。歐洲安全體系的構建迄今為止並沒有取得顯著進展,主要大國相互之間的矛盾與分歧越演越烈,亞太地區、中東地區也都沒有建立起能夠確保地區穩定與和平的安全架構。
他稱,當今國際政治格局多樣化和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已經難以阻礙,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使世界處於一片亂象之中,包括美歐俄中在內的世界大國都有各自的問題,處境艱難。在這樣的情況下,探討構建全球安全架構將很難達成共識。相反,由於本國周邊安全涉及到各國自身利益,更迫切,更容易取得共識。
專家認為,各國對於國際安全形勢走向的關切,表明各國對加強安全合作存在一定的共識。一方面,由於安全領域的合作涉及到國家核心利益,各國對此比較敏感,恐怕難以通過這樣的一次會議取得重大突破;另一方面,各國積極參與本次會議,對聯合國際社會組建共同打擊恐怖主義的維和平台有較大的推動作用,特別是通過大國政治共識來推動安全合作的深化。
專家進一步表示,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受阻,地區層面的政治經濟競爭成為國際關係新的聚焦點,全球安全治理呈現出區域化的特徵。在此背景下,各大國對地區層面的安全給予了更多的關注,可以預見,地區組織在加強安全合作方面將會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萬青松最後強調,在打擊國際恐怖主義方面,當前各方的合作效果差強人意。如何能做到既在各國間“照顧相互舒適度”,又不去因襲傳統“劃分勢力範圍”的做法,這恐怕是需要各國在本次會議重點探討的關鍵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