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投資者今年能從中國轉移大約5380億美元,去年的這個數字為6740億。
這是西方智庫今年對中國經濟狀況做出的最樂觀的預測之一。IIF指出,三月中國外流資本達350億美元,第一季度外流資本為1750億美元。
俄羅斯外交部外交學院當代國際問題專家沃洛金在評論IIF對今年在華外國投資者表現做出的預測時說:“這裡指的是,中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後來又有資料顯示,中國開始購買越來越多的石油。這就間接表明,又在恢復密集型經濟增長。因此資本外流減少。但是,我想,未必會有人把在華資本轉移到工業發達國家。投資者將尋找能給自己資本帶來相應利潤的地方。高利潤往往來自擁有技術熟練的勞動力以及工資較低的市場,因為中國勞動成本在上升。這是資本外流的部分原因。現在資本都是從一些新興經濟體流到其他新興經濟體。”
難怪2015年同時出現了兩種趨勢。中國股市大幅波動,股指暴跌,導致大量資本外流。高峰期外流規模竟達1萬億美元。與此同時,中國卻又出現在全球最有投資魅力的國家名單中。該名單的排名根據是外國直接投資規模。另外,彭博社還把中國列入了全球最具創新國家排行榜中。
現代發展研究所專家馬斯連尼科夫認為,中國國內債務規模的增速,有可能導致金融市場危機。不過這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需要協調行動。馬斯連尼科夫說:“問題很相似,問題是大家的。今年需要實際上是所有經濟大國的央行和財政部的嚴謹的協調行動,一邊找到問題的答案——如何降低全球債務風險。就其今天的規模而言,與2008年的情形十分類似。只有懶人看不到這一點。所有市場玩家都注意到了這一點——總體來說,全球債務風險,包括無擔保債務的風險,以及公司違約的風險,都是非常非常高的。金融部門與實體經濟脫節,這本身就帶風險。只有發生一個事件,例如,大銀行或大企業破產,就會在某個經濟體中發生企業違約連鎖反應。”
中國經濟債務負擔的加重,把它與全球金融市場捆綁得更緊了。這也是為甚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不久前稱中國是發達國家經濟面臨的風險之一的一個原因。然而近來當人們對中國經濟“硬著陸”的憂慮上升時,中國政府開始出台各種刺激措施。這也有可能給外國投資者留下形勢依然穩定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