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宣佈,將中國評級展望由"穩定"下調至"負面",理由是中國改革進程和經濟均衡發展速度慢於預期,同時還將香港的評級展望降級為"負面",主因是政治不穩定因素增加。
劉英指出,"不能迷信評級結果,無論評級結果怎麼樣,都不會影響中國這艘航母遠行。這樣的自信源於,第一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貿易大國的巨大經濟體 量,第二中國的市場化改革的巨大空間還遠未完全開啓,第三中國擁有土地資源等資產的巨大財富及其快速變現能力。真正瞭解中國國情就不會因為標普評級下調而 對中國經濟失去信心"。
專家強調,評級公司應該是經濟的晴雨表而不是危機製造者,但是在總結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時,評級機構一直都被總結為引發或加重金融危機重要原因之一。
她說,從評級公司評級依據的數字上來看,評級機構下調的重要依據之一是中國GDP的增速。中國十三五期間GDP增速預計在6.5%到7%之間,儘管不是7%以上,但是一定不能陷入數字誤區。中國2015年經濟增長6.9%,只比7%低0.1個百分點。
她表示,儘管GDP增速略微回調,但是中國GDP的增量仍然是超過美國的,是全球最高的,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30%左右,也是最高的。反過來說,不能把美國經濟增長2%作為評級下調的原因之一。
專家指出,評級下調的另一個關鍵數字是政府赤字率和債務率,2015年中國的赤字率只有2.4%,還不足歐盟《馬斯得里赫特》條約規定的國際警戒線3%的水平,而且中國政府債務率不足40%,也離國際警戒線60%的水平還很遠。
她認為,即使是中國政府的赤字率和債務率到了3%和60%兩個國際警戒線,也完全不會像歐美那樣引起債務危機和金融危機。因為,中國無論是中央政府還是地 方政府手裡面都掌握著大量的土地和資產,變現能力也很強,而且中國的資產證券化也僅僅剛開始試點,隨著資產證券化以及金融改革紅利的釋放,政府應用金融工 具進行變現的能力將更強。
據華媒報道,3月2日,穆迪將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從"穩定"下調至"負面",理由是政府債務增加導致財政疲軟。對此,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3月20日在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6年會上表示,市場上並沒有因評級調整使得和中國主權債信相關的指標發生變化,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比如離岸人民幣匯率不但沒有 降,反而上升。國際上也並沒有採取其它行動,比如對中國進行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