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中墨高鐵項目被撤銷是因為競標缺乏透明度的話,那麼中泰高鐵項目未能開工則是因為錢的問題。中泰兩國就貸款利率沒有談,而在對項目成本的評估上也存在分歧。雙方都沒有透露在貸款利率問題上究竟有何分歧,但公佈了在高鐵項目總造價上的分歧:泰國對該段鐵路的估計造價為1700億泰銖,而中方的造價評估為1900億泰銖(5泰銖約合1元人民幣)。
《環球時報》的文章稱,泰國指望夥伴再慷慨些。而中方則認為,每一具體項目都需符合國際合作基本規律,因為,第一,如果中方給予泰方“最惠國待遇”,那麼其項目利潤將低得無法被人接受;第二,如果開了這個先例,那麼其他合作夥伴必將競相加碼,不斷刷新要價。要讓對方清楚,中國不會改變自己先前的立場。
泰國交通部長阿空在25日同時表示,泰國仍計劃在修建這條鐵路上與中國合作,包括購買中國製造的列車,利用中國的信號系統,雇中國工程師等等。
據《環球時報》稱,印尼項目也有重啓的可能。該報同時指出,東南亞的情況不同於中國國內,那裡各種節外生枝的幾率很高。
中國在東南亞和印度實施高鐵項目時的一個主要競爭對手就是日本。Hitachi,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East Japan Railway и Sumitomo Corporation等組成的財團,在日本政府的支持下,打算贏得提供吉隆坡至新加坡高鐵車廂的競標。目前中國是馬來西亞車廂的主要供應國,佔該國這個市場的80%的份額。日本財團也拿到了印度孟買至艾哈邁達巴德長達505公里高鐵項目並供應其“新幹線”等項目。
《環球時報》承認,中泰高鐵項目節外生枝也有日本因素。該報指出,“東京有的輿論機構對中泰鐵路合作又生插曲頗為興奮,”“我們早已習慣日本因素的攪和,完全不必要將日本的競爭作為我們規劃對外合作的一條基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