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戈羅莫夫介紹,在媒體年框架下將舉行200多場活動。這些活動,並非源自於行政指導,而來源於媒體市場的直接參與方,且範圍廣泛。其中包括國有、私人、聯邦級的或地區級的媒體。也就是說,兩國媒體都對相互協作有著實實在在的興趣。
中國駐俄大使李輝呼籲兩國記者們,要更加積極爭奪話語權,讓國家社會聽到我們的聲音。李輝大使用非常標準的俄語向與會者們說道。
"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多變,多極化曲折前行,全球反恐形勢不容樂觀。國際社會期待聽到中國和俄羅斯的聲音、瞭解中國和俄羅斯的方案。‘中俄媒體交流年'恰為兩國媒體提供了增強互信、擴大合作的良好平台與機遇,希望大家深刻、準確地領會兩國元首確定開展"媒體交流年"的戰略思想,並付諸行動,努力打造中俄媒體利益共同體,積極主動爭取國際話語權,繼續營造於中俄兩國各自發展和深化中俄關係的有利輿論環境。"
衛星網與中國媒體的合作,促進了民意的形成,符合兩國利益。目前,衛星網已與新華社、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人民網簽署了協議,並都在執行。與上海媒體集團也在建立聯繫。衛星網與中國媒體之間的合作內容有:廣播節目、新聞材料互換;領導層之間、普通記者之間舉行定期會議以及實習生交流。
新聞社和衛星廣播電台儘管成立於兩年前,但已經獲得同行的承認,擁有了自己的受眾。新華社亞歐總分社社長範偉國這樣指出。他說:
"我們一直非常關注"俄羅斯衛星新聞通訊社",我幾乎每天都在閱讀衛星新聞通訊社的中文網站。"衛星新聞通訊"在很多方面報道的非常快,也非常客觀。在中國實際上有很多媒體特別是新媒體經常轉載"衛星新聞通訊"的報道。所以我認為"衛星新聞通訊"開通中文頻道,應該是對促進兩國媒體合作對加深兩國民眾的瞭解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衛星新聞通訊"在數十個國家首都設有多媒體中心,其中包括北京。衛星網包括即時新聞、網站、分析材料和獨家採訪,同時還有數字廣播、手機新聞,另外在社交網站上也設有頁面。
© Sputnik / Yulia Kozlova中俄媒體交流年期間將舉行200多場活動

中俄媒體交流年期間將舉行200多場活動
© Sputnik / Yulia Kozlo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