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中國人民銀行網站發佈消息稱,該行決定從2015年10月24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其中,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4.35%;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1.5%。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同時,對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
該負責人在回答記者有關央行決定降息、降准措施主要考慮的問題時說,中國"雙降"措施與國外央行採取的量化寬松政策(QE)還是有很大差別的,"此次下調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顯然都是很傳統的、常規的貨幣政策措施,並不是QE"。
他解釋說,國外實施QE的背景是名義政策利率已經觸及"零"下界,難以再通過常規的降息方式來使實際利率下降和增大貨幣政策對經濟的支持力度。在這種情況下,才不得不採取直接擴張央行資產負債表的非常規辦法來支持經濟,也就是購買一定數量的特定資產(如某些債券),所以才被稱為"量化"的寬松政策。
他稱,中國尚未面臨"零利率"的約束,名義利率水平仍在"零"之上,此外存款準備金率也相對較高,因此當前在需要增大貨幣政策支持力度的時候,利率工具及準備金率工具都有使用空間,降准措施也不直接擴大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不屬於非常規的QE措施。
他介紹說,前些年中國外匯大量流入,外匯佔款增加很多,導致流動性供應過剩,所以當時通過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來加以對衝。目前外匯形勢發生變化,前幾個月外匯佔款出現一定幅度的下降。雖然近期外匯市場預期趨於平穩,外匯佔款對流動性的影響基本中性,但未來影響外匯佔款變化的因素仍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該負責人指出,隨著經濟規模的增長,對流動性的需求也會增加。此外,10月份稅款集中入庫減少了流動性。因此,當前需要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釋放一些流動性,以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