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領導人在西雅圖實際上是完成了為期兩天的商務考察。簽署的協議屈指可數,這對中國領導人訪美來說非常少見。通常在訪問期間都會簽署幾十分協議。
無論如何,習近平出席15家中國和15家美國企業高管見面會,本身就表明瞭中國擴大在沒存在力度的政治決心。就其代表們的級別和合作領域範圍而言,此次會面與歷屆中國領導人訪美日程相比,都空前的。它反映了中國擴大在美極其敏感部門存在的意圖。電子和高技術,可謂是美國的“至聖所”。而且這樣做,不顧共和黨人和美國保守派的公開反對。
而且,就連奧巴馬政府似乎也對兩國企業家的這種合作感到不悅。《華爾街日報》在習近平訪美前夕發表文章稱,奧巴馬政府向美國公司施壓,希望後者“控訴”他們在華遇到的困難和阻力。其中,美國政府企圖迫使企業家們能提到網絡安全等問題,為中國國家主席訪問製造可能的不便。
習近平恰好利用同企業家們會面的機會表明,計劃取消對外資進入中國經濟的部分限制。中國領導人還具體舉出了美國兩大汽車工業巨頭General Motors和Ford作為例子,稱首先取消對它們的限制。
中國能否允許美國資本進入中國經濟的戰略領域?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在接受衛星網採訪時就這個問題回答說:“原則上都不可能。在一些相對不允許的領域內有可能會進行合作。比如但是航天領域、核能領域。最尖端的技術可能無法進行合作,但是在一般的航天技術領域有可能成立三方公司或兩方公司。但國家安全問題是不能有折扣的,只能說在某個階段可以進行第三方合作。對戰略性投資領域 ,中美都有國家安全審查這一程序,美國當然是希望中國越開放越好,門檻越低越好。美國並非想全面進入中國的戰略性投資領域,他只是希望負面清單越少越好。另外美國最想進入的投資領域還是金融和服務,這方面我們已經開放了,美國可能會提出一些條件,但中國不一定都會同意。”
中美投資合作協定,看來在習近平在訪美期間未必能簽署。美國提出的擴大投資領域的要求,對中國來說是不可接受的。此外,白宮已經宣佈,兩國領導人沒有簽署有關兩國關係和世界形勢的聯合聲明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