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日新聞》的報道屬實,那麼安倍晉三就是在完全效仿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對待紅場閱兵上的做法。她就是在紅場舉行的偉大衛國戰爭勝利70週年閱兵式之後同俄羅斯總統普京會的面,但她沒有出席閱兵式。
俄羅斯政治學家葉夫謝耶夫認為完全有可能上演“默克爾2”的版本。他解釋說:“像默克爾前往莫斯科一樣,安倍前往北京意味著日本願意做出某種妥協。默克爾的版本似乎是可以接受的。這將會得到積極評價,但我不認為會有甚麼突破。這裡只是指的是,日本願意緩和同中國的關係,如果首相的確前往的話。日本對中國太感興趣了,不希望同它發生衝突。而且日本很有可能對是否能得到美國百分之百的支持,還沒有足夠的把握,所以它不希望給自己製造額外的麻煩。尤其是在習近平訪美前夕。日本害怕陷入美國同中國關係有所改善而自己處於被動的局面。它要給自己上保險,因為無法猜測訪問會有怎樣的現實結果,即使考慮到奧巴馬是只‘跛腳鴨’。”
俄羅斯專家基斯坦諾夫還在《每日新聞》報道前在接受衛星網採訪時,就已指出了“默克爾2”版本存在的可能性。他不認為今天的報道是個謠傳。雖然也承認,報道最終也沒對安倍晉三9月3日訪問北京給出明確的肯定。因為根據《每日新聞》的說法,“中國在安倍晉三8月14日戰後70年談話後加強了組織此次訪問的活動。但北京並沒有在談話中聽到東京對侵略的真誠道歉。所以這裡存在一個大的疑團:北京開始積極籌備安倍訪華,如果的確是在此次談話之後。”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吉斯坦諾夫和中國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周永生都對此表示懷疑。
基斯塔諾夫說:“這裡當然只能是猜測,因為正如日本媒體指出的那樣,中國官方的反應比中國媒體更溫和。它們解釋說,中國現在由於自己的經濟形勢不佳,多少願意緩和自己的立場。而日本今天是中國進出口和投資的最重要的夥伴。中國不想進一步惡化關係,避免損害同日本的關係。原則上所有這些都是暗中的,一切都不明朗。總的來說,安倍早就希望改善同中國的關係。看來,這是為迎合中國而邁出的一小步。”
周永生指出,中國想聽到的遠不是8月14日的談話,但這不該成為他9月3日訪華的障礙。
周永生說:“安倍談話是非常複雜的,對中國來說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但大多是回避戰爭責任,沒有明確戰爭責任。但既然中國已經對安倍做出了參加抗戰活動的邀請,他要來我們也不能夠拒絕,這是一個起碼的外交禮節。日本媒體有時候故意把他們比較失敗的做法宣傳成是一種勝利的做法,甚至在安倍談話中把日俄戰爭說成是鼓舞了亞洲和非洲人民的勇氣,也就是說日本打敗了俄羅斯對亞洲人民和非洲人民是一種鼓舞,因為他們是替被殖民的國家同帝國主義作戰,從這一角度看安倍的歷史觀是很扭曲的、很有問題的。”
日本《每日新聞》不排除安倍晉三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北京會面。不過有個前提條件:一旦日本首相訪問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