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後戰爭還在菲律賓、中國東北繼續進行,因為日本陸軍和海軍實際上被分成了幾個部分。它們自己決定甚麼對國有利以及同誰作戰。日本僅在1945年9月2日在美國戰列艦“密蘇里”號上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
“大家都在期待某些重要的表態。而安倍需要解決非常複雜的人物——不放棄自己的進攻性口吻,這是第一;第二,他曾許諾說點甚麼新東西,只有他本人決定怎樣說,並對二戰給出自己的評價。安倍很有可能會提及侵略,並做出評估,類似專家們為他準備的報告中提到的評估。因為他要反映出他本人領導的政府的團結立場。另一方面,一切都將取決於本地區某些國家想從他的談話中達到甚麼政治目的。例如,儘管對待戰爭的態度不同,但是今天日中之間還有會面和談判。經濟也在發展,兩國間貿易額超過3000億美元。這很重要,對兩個國家的重要基礎至關重要。安倍或許發表某些言論,而中國人則裝作表示滿意。至少是在今天。何況9月3日北京將要舉行抗日戰爭勝利閱兵式。中國將表明自己對戰爭所有事件——日本侵略以及中國勝利的真正態度。不是安倍說的甚麼,而是今天的現實決定著兩國關係未來的走向。”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經濟與發展研究所所長姜躍春在接受衛星網採訪時指出,“希望這次70週年的‘安倍談話’能夠對歷史問題、侵略戰爭的性質有一個比較客觀的認識,對日本在戰爭中的行為進行深刻的反省,對亞洲國家、特別是受到沈重迫害的國家明確地表示道歉和謝罪——作為一個中國人,我當然希望安倍的講話能有這樣的立場和態度。
遠東研究所朝韓研究中心專家阿斯莫洛夫指出,安倍晉三的談話首先針對的是本國人,在對其評估時,應當考慮到這一點。
阿斯莫洛夫解釋說: “安倍未必會說一些完全滿足韓國和中國的東西,因為日本人有著不一樣的歷史記憶。那裡對帝國的過去大多持回避態度。那裡佔上風的是:還要哭多少次、懺悔多少次,如果我們都向大家償付了,我們都給大家道歉了。所以中國和兩個朝鮮以及其它亞洲國家有關日本道歉得不夠、賠償得少以及懺悔不夠真心的說法,會在日本引起反感。與此同時,在中國和朝鮮半島以及其它亞洲國家,反日情緒是國家意識形態的一部分。這多半由於日本20世紀上半葉在亞洲推行的政策,較少程度上是因為要把國家的一些問題歸咎於日本殖民壓迫,或者利用這個問題煽動民族主義情緒,轉移公眾對社會問題的視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