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主要述及中國坦克優勢的文章,甚至還在中國兵器集團(NORINCO)微信上轉載。業內專家明白,這篇文章的內容不僅有很多錯誤,與此同時,還可以看出,作者並不瞭解中俄兩國坦克製造業之間有著怎樣的不同。
在世界坦克市場標圖中,缺失兩個重要的內容。首先,文章對T-90坦克的評價過於謙虛。其實,該型坦克向世界市場的供應量要多於NORINCO三款坦克的出口總額。從2000年開始,T-90坦克僅向印度和阿爾及利亞的供應量,就已經高於中國同期所有新型坦克的出口量。此外,阿塞拜疆、土庫曼也是這款戰車的買家。
其二,這並非是俄羅斯對外出口的唯一坦克。對於那些不“苛求”的客戶,俄羅斯可向其出口經過維修和升級的T-72坦克。從技術能力看,升級後的T-72坦克,與中國VT-2坦克相比毫不遜色。而且,Т-72М1坦克已經出口委內瑞拉。
有意思的是,《兵器》雜誌所撰文章中,並未提及一個重要的事實:VT-1坦克還依賴於烏克蘭生產的柴油發動機。這種依賴,曾中斷中國出口秘魯的重要合同。而俄羅斯的坦克,不受任何進口配件的“綁架”。VT-4坦克使用的是中國研制的發動機,但是否會取得出口成績,還有待於進一步觀察。圖紙上描述的、或試驗中所展示的性能,在軍隊列裝後未必能夠得到確證。
文章對T-14“阿爾馬塔”坦克的介紹更令人費解。其中說道,T-14還需進一步研制,因為5·9莫斯科紅場閱兵預演時出現故障。
首先,眾所周知的是,Т-14坦克在預演時停車是因為駕駛員經驗不足造成的。值得一提的是,閱兵中的駕駛員均是俄羅斯的普通士兵。他們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從而出現失誤。在更換了駕駛員後,這輛坦克順利離開了紅場。其二,我們還沒有機會在閱兵式上或在其它場合目睹由普通士兵而不是由軍官或工廠經驗豐富的技師駕駛的VT-4坦克。
文章另一個看法也值得斟酌。作者寫道,Т-14坦克造價與美國M1A2坦克同樣昂貴,“用戶何不考慮技術已經成熟、價格卻低得多的中國坦克呢?”但問題在於,Т-14目前的產量極小,僅在軍中做測試之用。其價格當然要比批量生產高很多。
該文還指出,中國坦克安裝了具有世界水平的火控系統,但俄羅斯的“阿爾馬塔”坦克卻沒有。其實,這種比較毫無意義。首先,很少有人瞭解“阿爾馬塔”火控系統的信息。其二,與最新型Т-90 – Т-90АМ相比,中國坦克也沒有甚麼特別的優勢。
再有,“阿爾馬塔”備份使用了多渠道武器瞄准系統,機組人員均可對其進行操縱。而且,在必要的情況下,坦克可在無人駕駛的情況下行進。
中國坦克安裝了蘇聯改進型的125毫米火炮。文章寫道,這種火炮性能優於“阿爾馬塔”,這樣的結論顯得非常奇怪。因為後者目前安裝的也是此類型火炮,而且,其完善過程要比中國更長些。下一階段,“阿爾馬塔”坦克計劃安裝152毫米火炮,屆時,與VT-4進行比較將沒有任何意義。
作者還寫道,Т-14發動機功率為1200馬力。然而,需要知道的是,“阿爾馬塔”裝備的是俄產1500馬力柴油發動機。中國研制人員認為,理論上可以將1500馬力發動機安裝在VT-4坦克上。但能否研制出具有同樣性能、同樣可靠性和同樣造價發動機,暫時還是一個問號。
重要的是,文章作者忽略了“阿爾馬塔”與中國坦克之間的主要產別。中國坦克製造歷史呈現的是這樣的圖景:對“冷戰”時期出現的坦克基礎性結構進行階段性升級。通常,還在引入國外設計對老坦克進行逐步完善。
俄羅斯已經放棄了這種理念。俄軍早在10年前就已經不再購買T-90坦克。現有的升級版坦克能夠滿足俄羅斯軍隊的目前需要。此外,俄羅斯正努力研制完全新式的、與此前設計完全不同的坦克,其理念與早前的系列生產有著本質的差別。比如,無人炮塔、駕車組單獨裝甲單元等等。這樣,在坦克受損情況下,可保證乘員的安全。與此同時,良好的防護系統,可擊落射來的導彈。
更為重要的是,各系列坦克裝甲戰車都可安裝在統一的底盤上。比如可陸戰車(Т-15)、重型裝甲運兵車、自行火炮系統等等。對上世紀70年代、80年代基礎結構進行階段性改裝都無法實現這一目標。
目前,俄羅斯正在完成極端複雜的、最近幾十年中誰也未能完成的任務。當然,在研制“阿爾馬塔”、“庫爾乾涅茨”和“飛鏢”系列戰車過程中還需付出很多努力和資源。但這些努力,可為將來針對任何競爭對手形成明顯優勢提供保障。同時,現有的裝備,比如T-90和BMP-3型等系列裝備,在國際市場上可與任何外國、其中也包括中國的裝備相媲美。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台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