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導彈實力的增長將具有戰略性的後果。如果YJ-18的技術性能得到確認、且其具備防干擾的可靠防衛制導系統,那麼意味著,中國艦船已經擁有了抗擊美國艦隊的能力,防範中國的裝備將異常複雜。
水面艦隊防衛大批次超音速低空巡航導彈,以目前的技術水平幾乎是難以實現的任務。這樣的局面還將持續下去,直到在反導系統領域找到某種革命性的解決方案。比如,可借助於激光武器的發展。但在最近的15年時間里,還難以實現這種革命性的飛躍。
要知道,攔截導彈是相當困難的事情。唯一的解決方案,是在這些導彈進入發射邊界前將其摧毀。因此,有了在西太平洋軍備數量平衡這樣的命題。但是,中國正以相當的速度建設水面艦船和潛艇。僅052D級驅逐艦就將建成10多艘。中國很多其它艦船也具備攜帶技術相當完備、攻擊力較強反艦導彈的能力。再有,中國柴電潛艇已經不像10-15年前那樣可以輕易地成為受攻擊的目標。
美國和其盟國艦隊相對中國的優勢在不斷壓縮,美方艦船防衛效率在不斷下降。凡此種種,都將帶來顯而易見的戰略和全球性政治後果。為了支撐在本地區的力量平衡,保障制約中國的必要潛力,美國不可避免地將在太平洋增加常備軍事存在。
然而,美國增加戰略機動性的任何投資都將於事無補。一旦發生衝突,華盛頓不可能在較短時間內將分散在世界各地的軍艦和潛艇匯攏在太平洋區域。部署在海岸基地的戰機和陸軍部隊的投送相對較快,但對美國來說,無論如何,此類行動都將伴隨著相當大的風險。
顯而易見,中國也在研究各種方案,以期阻隔美方向軍事行動區補充增加軍事力量。為此可能使用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對機場、運輸樞紐和物流中心進行打擊。同時,還將與網絡攻擊運輸目標相結合。
美國為了降低此類風險,將不得不解決關鍵基礎設施的防空反導複雜問題。在任何情況下,美軍都必須增加在本地區的駐軍數量。試圖將部分壓力轉給盟國,也僅能產生有限的效果。要知道,日本增加軍事開支的潛力不大。而韓國,則在中美之間玩縱橫捭闔策略。總而言之,美國本地區盟國的資金、技術和組織能力都無足掛齒。
可以看出,在可預見的未來,美國制約中國的政策對其本身來說將是巨大的包袱。而且,美國人在維護其它地區安全方面又無法減資減員。最近幾年,美國或面對艱難的抉擇:將世界哪些地區看成是自己的優選存在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