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經貿論壇的焦點,正如預期的那樣,主要集中在雙邊的接觸上。定期進行磋商機制的主要任務畢竟也在於此——尋求擴大兩岸經貿和人文合作的途徑。其中,雙方討論了如何為相互投資創造更好環境的問題。考慮到台灣經濟的困難局面和首先表現在增速降低的中國經濟的“新常態”,雙方都同意有必要加強創新領域的合作,也就是說,雙方不應在該領域存在分歧。北京和台北就經貿合作問題的磋商進行的非常積極。
莫斯科國立大學亞非學院副院長卡爾涅耶夫認為,台灣加入亞投行雖然形式上也屬於經濟範疇,但需要更認真地研究對待。這不僅是個經濟問題,也是個政治問題。
卡爾涅耶夫說:“一方面,這可能讓中國大陸和台灣在經濟上走得更近,另一方面,也有可能被認為這有可能提升台灣的國際地位。雖然按照馬英九的話說,台灣處於被邊緣化狀態,但是仍在試圖為自己尋求生存空間,加強自身在當代國際關係體系中的位置。”
儘管形勢的微妙性,“一個中國”原則務必要考慮到,北京原則上不會把台灣關在亞投行門外。相反,如果成功找到可接受的方案,這將非常有利於北京,這只能證明中國倡導創建的金融機構的開放性和包容性。
台灣利用“中國台北”的稱呼遞交了加入亞投行的申請。台灣使用同樣的名字參加亞太經合組織和世貿組織,所以加入亞投行也可使用這個名稱。或許,台灣在亞投行的身份問題以及它可能加入中國“一帶一路”超大項目的方案,將在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可能對大陸進行的訪問期間進行討論。觀察家們在猜測,能否在5月初舉行國民黨主席同中共總書記的會晤。朱立倫是在今年1月取代馬英九擔任執政黨領導人的,有可能這種會晤將以“黨與黨之間對話”的形式舉行。因為就目前來講,馬英九作為“台灣總統”訪問大陸的條件顯然還未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