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農組織:地熱能為發展中國家發展農業帶來新機遇

© zh.wikipedia.org / Gretar Ívarsson 地熱發電站
地熱發電站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據聯合國電台網報道, 糧農組織4月7日發佈的《糧食和農業領域地熱能的利用》報告指出,在一些發展中經濟體,多達一半的糧食損失發生在收穫後階段 ,部分原因是沒有能力進行糧食加工。

因此在發展中國家利用地熱能進行糧食烘乾、奶類的巴氏殺菌和產品消毒等具有廣闊的前景。
目前僅有23個發展中國家在使用地熱,但大多僅局限於烘暖和洗浴等休閒目的。其中只有不到一半的國家正在順利實施地熱農業項目,包括水產養殖、種植和加工。例如阿爾及利亞用地熱給羅非魚養殖塘加熱,泰國利用地熱發電廠的廢熱來乾燥辣椒和大蒜等。
糧農組織農村基礎設施和農工業司司長恩吉耶指出,啓動費用仍是阻礙發展中國家大規模開發利用地熱能的主要障礙,但這些障礙並非不可逾越,而且加大投資來打造可持續農業是值得的。
恩吉耶:"如果是用地熱發電,投資的確很高,但是也可以直接將地熱能用於農業,並不需要高投資,而回報是可持續的。我們想強調的是,沒有電是工業化的一個很大障礙,但有了電以後,帶來了各種可能性。"
報告指出,在世界一些地區,石油和天然氣昂貴且稀缺,但從5000攝氏度地核中釋放出的約4200萬兆瓦能量在數十億年間不會枯竭。很多發展中國家都有條件將地熱能用於農業,包括處於所謂環太平洋火山帶的國家,如墨西哥、印度尼西亞、菲律賓以及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國家,地處非洲大裂谷的埃塞俄比亞和肯尼亞,以及羅馬尼亞和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等東歐經濟轉型國家。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