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島”核電站後期處理需特殊工藝

© AP Photo / David Guttenfelder, Pool, File日本“福島”核電站後期處理需特殊工藝
日本“福島”核電站後期處理需特殊工藝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日本福島已經成為21世紀最大技術事故的象徵。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強地震,隨後海嘯肆虐,導致超過1.8萬人死亡和失蹤,另有35萬多人失去房屋、60多萬人被疏散。當時,14米高的海嘯將“福島1號”核電站6個反應堆中的4個淹沒,造成冷卻系統崩潰。在受災地區,至今還在進行著大規模的恢復性工作。按計劃,此項工作將在2021年、也就是災害10週年之際完成。

災後4年間,日本一直在核電站從事消除後期影響工作。其中的一大問題是如何處理放射性廢液。為了冷卻第一、二、三號機組,每晝夜需向其中灌注100 –300噸水。與此同時,每天還有400噸地下水湧入電站底層。迄今為止,累計放射性廢液約有24萬噸。就此問題,俄羅斯核能發展安全問題研究所副所長拉法艾利·阿魯久尼揚闡述了自己的看法。

日本舉行2011年地震海嘯遇難者紀念活動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日本舉行2011年地震海嘯遇難者紀念活動
他說:“切爾諾貝利也曾出現過類似的局面:當時,那裡的核燃料區毀掉了,也同樣存有很多水。但福島的情況有些特殊,那裡的水在不斷累積。當然這些問題是可以解決的。有種設備可以加工放射性廢液,使其變乾,然後在以固態形式存儲。但問題在於,這些年中無法高效處理進入的水分。當然,該電站的情況特殊,應對其採取非同常規的技術方案。”

國際原子能機構於今年2月對福島電站進行評估後建議日本在可控的情況下,恢復將處理後的放射水引入大洋。要知道,電站附近新建的地面存儲庫容量有限。地質礦物學博士、切爾諾貝利消除災害參與人瓦列里·科比依金這樣指出。

他說:“有種很簡單的處理方案,美國人也在採取這種方式。廢液在初步處理達到允許範疇後引入大洋,海水再將其自行紓解。不會產生任何危險,魚類也不會被污染。大家都知道,世界上並未禁止在海洋開採石油天然氣,儘管地下油井也可能對自然環境造成破壞。日本人計劃今年在電站下方建‘永凍層’,目的是為了控制放射地下水流出電站。但或早或晚,這些放射‘冰’還是要進行再處理的。”

另外,固體放射性廢料處理也是個棘手問題。要知道,目前已經累積了大約3000萬噸。今年1月,雙葉町和大熊町市開始建設專門的存儲庫。但這些“放射性廢物”不可能永久存放,大約30年後,還要將其轉移到其它地方。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