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中或將聯合生產重型直升機?

關注
俄羅斯有可能在不遠的將來將同中國簽署聯合研制和生產重型直升機協議

來源:“俄羅斯之聲”中文網站 

“俄羅斯直升機”公司總經理米赫耶夫在英國範堡羅航空航天展舉辦期間再次表示,有可能在不遠的將來將同中國簽署聯合研制和生產重型直升機協議。俄羅斯戰略與技術分析中心專家卡申指出,目前對雙方來說主要是確定對未來直升機的要求。 

俄中聯合生產直升機的想法產生於2008年四川大地震後不久。當時,世界上最重的直升機--俄制米-26參與了救災工作。 

談判一開始,雙方對未來聯合項目的觀點就出現了明顯分歧。俄羅斯起初只是希望中方將來參與實施自己的重型直升機米-46項目,但這一想法未能獲得中方支持。 

但是,還在談判早期階段雙方就已商定:新型直升機不會是米-26的升級版,因為它太重、又很貴。中國近年來仍在購買米-26。2008年以來已經購買3架,不久前又簽署購買一架的合同。米-26沒有列裝中國空軍,哈爾濱和青島兩家航空公司只是利用它們完成滅火、救援、運輸等其他特別任務。 

中國對更輕型、更簡單的直升機表示出興趣,但中方又不止一次改變自己的要求。曾先後要求起飛重量超過20噸、30噸、甚至更大。有可能是因為中國不同部門沒有對這些要求的統一意見。中國邊界線往往經過高山、沙漠和分布有眾多島嶼的海洋,所以直升機的軍事用途非常明顯。但是,聯合項目形式上被看成是純粹的民用項目,不具備(或者直到不久前還不具備)軍事合作項目的身份。 

根據中國航空技術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發言人的聲明判斷,中國是希望最終憑借俄方援助獨立生產重型直升機。而“俄羅斯直升機”則認為,應當是平等參與,而且各方應對自己有技術優勢的直升機元件負責。這將會讓俄羅斯的技術轉讓降至最低,當然不會讓中國人滿意。另一方面,“俄羅斯直升機”不可能自己為自己製造競爭對手。 

而且未來重型直升機的主要市場屬於中國。俄羅斯需要的重型直升機數量要少得多,現有以及將來購買的米-26重型直升機已能基本上滿足需要。 

2014年5月普京訪問北京時,為新型直升機談判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暫時還很難說,這種政治上的活力能否足夠迅速克服原有分歧。雙方還需進行積極磋商。

作者觀點不代表俄新社觀點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