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學者聚焦兩會 關注中國外交內政新方向

關注
俄科學家指出,對於俄羅斯來說,兩會上的所有議題都值得關注

作者:俄新社記者高懿潔

中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和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將分別於2013年3月3日和3月5日在北京開幕。中共中央在去年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推薦的新一屆國家機構組成人員將提請人代會主席團審議通過。俄新社採訪的專家指出,兩會主要將確定落實“十八大”上所做決定的計劃,而對於俄羅斯來說,兩會上的所有議題都值得關注。

俄最關心主要部委領導人更迭 

俄戰略與技術分析中心專家卡申日前在接受俄新社記者電話採訪時指出,除了基本沒有懸念的“習李配”將接替“胡溫配”這一更迭外,其他部委負責人的更換也十分重要,尤其是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以及國家能源局等同能源有關的部委,這方面的人事變動也十分受到俄羅斯的關切。"這些正是俄羅斯在佔兩國貿易往來比重最大的能源合作相關談判中將接觸到的關鍵人物。"他說。

而莫斯科國立大學亞非學院副院長卡爾涅耶夫則認為,國家副主席和外交部長是除了一、二把手之外俄羅斯最關心的人選。 

卡爾涅耶夫在電話中向俄新社記者說道:“對於這兩把交椅的人選,此前各國外媒有過諸多猜測,儘管沒有力證,但按照通常的情況,基本80%至90%的信息是可信的。”

他同時指出,一些官員辦事能力很強,但平日行事低調,並不太願意接觸媒體,因此也不排除最終結果可能爆冷。 

在談到楊潔篪可能被新的人選取代後中國的外交政策是否會發生變化時,他表示,儘管外交部長一職是部委中分量很重的位置,但中國的對外政策主要還是取決於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不會因外長個人的經歷、傾向或風格發生改變。“確實有些消息說新任外交部長可能由曾經駐美或駐日的大使擔綱,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接下來在外交方面會親美或親日。”卡爾涅耶夫說。 

部委整改與收入分配是重點議題 

卡爾涅耶夫表示,除了上述他提到的俄羅斯最關心的領導人更迭問題外,中國國內的改革仍將是兩會上最熱門的話題。 

“首先是部委縮減與整頓的問題。”他說,“鐵道部被撤、併入交通部的呼聲很高;文化部與宣傳部也可能合併”。 

卡爾涅耶夫指出,進行類似合併主要是為了精簡公務員隊伍,提高政府辦事效率。 

他進一步指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也是長期以來的兩會頭條。 

“是政府直接進行再分配還是何種其他的改革方式,值得關注。”他說,“如何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促進就業機會的公平,是這一重點議題中的重點”。 

在談到“60後”甚至“70後”進入省部級領導班子將會對中國政壇帶來何種影響的問題時,卡爾涅耶夫表示,“60後”“70後”在新領導班子中僅擔任個別高位,雖說給政壇帶來了活力,但按照中國傳統的政治文化,短期內他們還唱不了主角,“60後”“70後”開創中國政壇未來仍需一段時日。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副所長奧斯特洛夫斯基認為,如何應對主權債務危機及其帶來的經濟增速減緩的挑戰,如何執行十八大上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任務將是本屆兩會上最主要的議題。 

他還指出,歷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一直以來都是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各國媒體熱捧的“寵兒”,目前中國社會主要面臨勞動力短缺與能源短缺,以及過去超負荷開發引起的生態惡化這三個主要問題,他認為這三點將是政府工作報告的重心。 

“中國外交實力正加強” 

同樣在談到《政府工作報告》時,卡爾涅耶夫則認為,俄羅斯會比較關心報告中有關中國同周邊國家經貿合作的部分,畢竟這個環節關係到俄羅斯實際的經濟利益。 

而卡申還表示,兩會上中國在對外政策方面的綱領和聲明同樣引人注目。“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以來,在釣魚島(編者注:日稱‘尖閣諸島')事件上中方的表現超出了外界長久以來對中國在外交領域相對隱忍的印象,因此‘外交'這個話題也是重要的焦點。”他說。 

卡申進一步指出,隨著中國海外利益的不斷增加,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相對被動的形象將得到調整。 

他還表示,在協同俄羅斯一道處理國際事務方面,中國對國際形勢的影響力正在不斷提升,美國已經不再視俄羅斯為其主要的地緣政治敵人,取而代“俄”的是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相比之下,今後俄羅斯在協調國際關係時甚至可能將起輔助作用。 

奧斯特洛夫斯基同意卡申的觀點。“毋庸置疑,中國在經濟上很快就將趕超美國。而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推升,外交實力的增強是自然而然的事。”他說道。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