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長與風險:2012年的俄羅斯武器出口

關注
俄總統普京本週在軍事技術合作委員會會議上表示,今年俄武器出口達到新的水平

作者:俄新社觀察員 劉乾

俄羅斯總統普京本週在軍事技術合作委員會會議上表示,今年俄羅斯武器出口達到新的水平:簽署的武器出口合同總價值超過**150億美元 15000000000 USD**,從已經結束的交易中獲得了創紀錄的**140億美元 14000000000 USD**收入。不過,隨著武器供應總額的增長,其政治風險和競爭也變得更高。

武器出口持續增加

按照普京的數字,2011年俄羅斯武器出口總額為**132億美元 13200000000 USD**,比計劃高出了13%。這樣,俄羅斯武器出口已經連續多年增長。同時,普京還表示,俄羅斯與別國的軍事技術合作不僅是數量上的增長,也包括質量上的變化,首先是共同生產和研制軍用裝備,同時俄羅斯在武器更新改裝和維護服務市場的地位也在恢復。

根據俄羅斯《生意人報》的數據,今年俄羅斯武器出口的結構出現了輕微的變化。其中,空軍裝備的比例從去年的34%增加到37%,海軍裝備從20%增加到21%,防空武器從20%增加到25%,陸軍裝備從21%減少到10%,其他合同從5%增加到7%。俄羅斯武器出口的主要對象是印度、阿爾及利亞和越南。而今年最大軍購合同的簽署國是伊拉克——總額達到42億美元,包括42套鎧甲防空系統和30架米-28NE武裝直升機。

該報援引俄羅斯軍工行業消息人士的話稱,同2011年相比,俄羅斯武器出口的總體情況並沒有明顯的變化,訂單總額大約為**400億美元 40000000000 USD**(2010年為**500億美元 50000000000 USD**)。他說:“三至四年里,我們的訂單總額將保持這樣的水平。”但未來情況並不樂觀,如果沒有實際的大額合同,比如2006年同阿爾及利亞簽署的**75億美元 7500000000 USD**的訂單,俄羅斯的軍備出口合同可能會減少一半。

普京承認,俄羅斯武器在國際市場上面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因此,他要求為俄羅斯軍工企業提供各種展示自己產品和科技潛力的機會,包括參加各種武器展覽以保持和提高科技競爭力。目前,俄羅斯軍工企業按期參加20個多國際武器展,還舉辦如莫斯科航展、聖彼得堡海軍裝備展和下塔吉爾武器展等重要活動。

俄羅斯戰略與技術分析中心副主任馬基延科表示,簽署武器出口合同的風險在增長,但數字本身說明瞭一切。他表示,大宗武器交易在很大程度上是俄羅斯政治影響力的結果,普京本人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中印市場的鞏固和復興

俄羅斯武器的傳統客戶包括印度、中國、阿爾及利亞、越南和委內瑞拉等。這些國家在俄羅斯武器出口中佔有很大份額。其中,印度是俄羅斯武器的頭號購買國。今年俄羅斯向印度供應蘇-30MKI的合同超過30億美元。預計,普京12月24日訪問印度期間還將簽署42架此型飛機的採購合同。此外,俄羅斯國防出口公司消息人士透露,10月份同印度簽署了總額約50億美元的AL-31FP航空發動機的授權生產合同,這些發動機將安裝在蘇-30MKI戰鬥機上。

實際上,按照俄羅斯媒體的報道,普京所說的今年**140億美元 14000000000 USD**的武器出口收入中包括了為印度改裝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母(維克拉瑪蒂亞號)的22.3億美元費用。《生意人報》稱,由於改裝後試航中出現問題,該航母明年四季度才能夠交付給印度方面。因此,不考慮這筆交易的話,2012年俄羅斯的武器出口收入為**117億美元 11700000000 USD**。

同印度不同,中國近幾年對俄羅斯武器的採購量有所減少。馬基延科稱,在2012年俄羅斯的武器出口中,主要合同包括向中國供應AL-31FN和D-32KP-2發動機,總額為**12億美元 1200000000 USD**,以及總額達7億美元的米-17直升機。中國減少俄制武器採購的原因主要有兩個:首先是中國軍工研發和生產能力有所提高,普通的俄制武器已經無法滿足中方的需求。其次,中國希望採購俄羅斯最先進的武器裝備,但俄方出於安全和知識產權等原因,不願進行交易。

俄羅斯媒體稱,中國希望同俄羅斯談判出售S-400凱旋防空導彈的問題,但俄羅斯國防部和聯邦安全局並不希望進行這樣的交易。“中方需要這種系統的技術以生產自己的類似產品。”消息人士稱,“在我們的軍隊還沒有獲得足夠數量的這種武器前,出售無異於自殺。”在蘇-35戰鬥機方面的情況也類似,中方僅希望採購12架,而俄羅斯堅持出售30架並進行以後的聯合生產,以使俄方能夠加強對生產過程的監控。

此外,《生意人報》日前還爆料說,中國對俄羅斯最新的常規動力潛艇“阿穆爾-1650”型產生了興趣。俄羅斯國防出口公司和中方簽署了共同設計和製造4艘此類潛艇的框架協議,交易總價格將達到20億美元。在這篇報道中,同樣提到了俄羅斯擔心中國“仿制”的問題。

可以預見的是,俄羅斯和中國的軍備交易仍具有非常好的前景,在兩國戰略夥伴關係的大背景和軍工合作談判深入進行的情況下,俄方將會逐步向中國提供部分先進武器。同時,中方也會按照協議,尊重俄方的知識產權。

新興市場的風險和限制

需要指出的是,在今年俄羅斯簽署的武器出口協議中,與伊拉克的42億美元合同排到了第一位。這是伊拉克戰爭後俄伊關係發展中最重要的一步。不過,這筆合同的實施並沒有計劃中那麼順利。

就在兩國簽署防空系統和武裝直升機的採購合同不久,11月10日,伊拉克總理顧問阿里·穆薩維宣佈,這筆交易因可能存在腐敗而被取消。俄羅斯媒體報道,莫斯科立即向巴格達致函要求解釋,但至今尚未獲得回應。消息人士稱:“不排除這筆交易將會推遲,因為我們需要弄清楚伊拉克方面的認真程度。”目前,俄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局和俄羅斯國防出口公司還沒有收到取消交易的正式通知,外交渠道也沒有收到此類信息。根據軍工行業人士的分析,影響這筆交易的包括外部和內部兩方面的因素,這都可能導致與俄羅斯的合作被推遲或取消。

一方面,美國和烏克蘭等國在對伊拉克的武器供應方面與俄羅斯存在競爭。就美國而言,這毫不奇怪--美國不可能在伊拉克進行了多年的軍事行動後,將該國的武器市場拱手讓給俄羅斯,目前美國是伊拉克的最大供應國。此外,烏克蘭也在努力進入伊拉克市場,而他們提出的價格要低於俄羅斯。有消息稱,2006年俄羅斯同敘利亞簽署的50部鎧甲-S1防空導彈系統的價格僅為**9億美元 900000000 USD**,而此次向伊拉克供應48套的報價為22億美元。正因如此,巴格達方面在獲得實際價格遠低於合同價格的消息後,完全有理由相信交易中存在腐敗情況。

另一方面,不能排除伊拉克國內因素對軍購的影響。比如,伊拉克總統塔拉巴尼和外交部長澤巴里都來自希望自治或者獨立的庫爾德斯坦,他們並不希望伊拉克中央政府獲得強大的武器裝備--向俄羅斯採購的米-28武裝直升機完全可能用來對付準備獨立的庫爾德人。

除了伊拉克之外,俄羅斯還在積極進入一些新的市場,但目前都未獲得明顯進展。比如,利比亞新政府曾表示準備同俄羅斯進行合作,俄羅斯也希望能夠在卡扎菲政權倒台後仍保持同該國的軍事技術合作,但至今並沒有進行實質性的談判。此外,俄羅斯還曾努力向安哥拉和尼日利亞出口軍備,但也沒有甚麼進展。

對於俄制武器來說,其主要的競爭力在於可靠的性能和較低廉的價格,但在技術含量上遜於美制和法制武器。但是,國際武器市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國際政治關係的影響--比如,美國的盟國及其友好國家對俄制武器的需求並不大,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俄羅斯的武器出口。

作者觀點不代表俄新社立場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