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新網RUSNEWS.CN莫斯科8月24日電 接受俄新社採訪的專家認為,敘利亞局勢的激化或引發黎巴嫩危機。同時,專家在黎巴嫩衝突的悲慘程度,以及能否將它同“阿拉伯之春”相提並論方面存在分歧。
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和國際關係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索特尼科夫認為,黎巴嫩或將成為繼敘利亞之後“阿拉伯暴動之鏈”的下一環。
他向俄新社說道:“我認為,敘利亞內部局勢與當地局勢整體上正向黎巴嫩蔓延,黎巴嫩可能成為下一個(暴亂地)。”索特尼科夫補充道,如果黎巴嫩確實將爆發嚴重的危機,那麼“就將影響整個中東地區”。
索特尼科夫認為,暫時很難預測黎巴嫩何時開始嚴重的危機,不排除敘衝突結束前就將爆發。
俄羅斯戰略評估和分析研究所專家傑米堅科同索特尼科夫持相近觀點。“黎巴嫩是中東地區不穩定環境擴散鏈上的下一環。如果敘利亞開始內戰,黎巴嫩將一觸即發。”他說。
他進一步指出,“黎巴嫩是受外部影響與全面地區形勢依賴的國家”,敘利亞危機將這個國家分為兩個敵對的政治陣營:以“真主黨”為首的陣營支持阿薩德,而以未來運動為首的“3·14”派則支持敘利亞革命。
傑米堅科還表示,如果敘利亞局勢混亂叢生,各方陷入混戰,那麼這種局勢必然將蔓延至黎巴嫩,並且後果必然將是很難預測的。
而俄科學院世界經濟和國際關係研究所另一名研究員米爾斯基同樣認為,黎巴嫩局勢近期或將激化,直至內戰爆發。然而,與索特尼科夫不同的是,不能將黎巴嫩可能發生的衝突與“阿拉伯之春”相提並論。
他確信:“黎巴嫩完全是另一種局勢,那裡不會發生任何類似‘阿拉伯之春'的革命。黎巴嫩是個獨一無二的國家,不應當進行任何類比,否則可能陷入窘境。”
米爾斯基指出,黎巴嫩是當地唯一自古便存在宗教管理體系的國家,允許所有主要的宗教代表參與政治--總統只能是基督徒,總理只能是遜尼派穆斯林、議會代表只能是什葉派,而國防部長之位則傳統的歸德魯茲教派所有,教育部長是東正教徒;在這種權力分配情況下,要發生諸如利比亞和埃及這樣針對篡權執政者的起義是不可能的。
他認為,在敘利亞局勢的影響下,黎巴嫩可能出現新的內戰,但未必是由目前的黎波里的衝突引起的。
目前黎巴嫩第二大城市的黎波里的什葉派同阿拉維派之間正在發生武裝衝突。20日凌晨這個黎巴嫩北部行政中心爆發的武力事件遠非近幾個月來的第一次。儘管22日雙方達成了停火協議,流血衝突在23日仍舊繼續,並奪走了13人的性命,約160人受傷。
黎巴嫩的觀察家將該國暴力事件的增加同毗鄰的敘利亞局勢聯繫起來。敘國衝突始於2011年3月,根據聯合國的數據,目前敘利亞危機已造成1.7萬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