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新網RUSNEWS.CN莫斯科3月7日電 俄羅斯《武器出口》專業雜誌主編安德烈·弗羅洛夫6日告訴俄新社記者,中國採購大批俄羅斯蘇-35戰機的意願首先同本國軍工綜合體在研究和生產第四代和第五代戰機方面落後有關。
俄羅斯《生意人報》6日發表文章稱,俄羅斯和中國基本已就48架蘇-35戰機的供應合同基本達成一致,合同總額約達40億美元。這是弗羅洛夫對這一消息做出的評論。
他指出:“中國軍工綜合體在複製和生產蘇聯滑翔機和俄羅斯戰機方面取得極大成功,但卻無法為這些戰機研究出可靠的發動機。因此,中國總是在俄羅斯採購發動機。此外,中國軍工綜合體不能確保為本國戰機配備世界級的國產機載無線電電子設備。”
弗羅洛夫說,不僅中國第四代殲11戰鬥機(俄制蘇-27的翻版)、殲15戰鬥機(俄制蘇-23的翻版)、殲16戰鬥機(俄制蘇-30的翻版),就連現在正在建造之中的第五代殲20戰鬥機都存在所有這些問題。
他還介紹說,蘇-35多功能戰鬥機起初正是為了向中國出口而研制的。弗羅洛夫指出,中方就採購安裝在蘇-35戰鬥機上的俄產117С發動機事宜談判很長時間,但談判無果而終。他強調,“這可能成為中方不採購發動機而採購大批蘇-35戰機的另一個原因”。
許多年來,中國和印度同是俄羅斯在軍事技術合作領域的主要夥伴。從2006年開始,中國縮減了軍事技術合作的規模,但俄中兩國的軍事技術合作2011年再度趨於活躍,其中包括合同價值幾十億美元的航空產品。
按照世界武器貿易分析中心的數據,從1991年開始,俄羅斯一共向中國供應178架蘇-27和蘇-30戰機。此外,俄羅斯還向中國瀋陽飛機製造公司供應了105套整機組件。中國瀋陽飛機製造公司擁有按照機組裝配原則生產蘇-27SK戰機的許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