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的首都是莫斯科。史料中第一次提及它是1147年:蘇茲達爾公和基輔大公尤里·多爾戈魯基築“城於七丘之上”。
13世紀莫斯科已是莫斯科公國的中心,14世紀德米特里·頓斯科伊在位時聯合眾分散小城以反抗蒙古-韃靼的壓迫。
儘管俄軍在庫里科沃一役中取勝,脫脫迷失汗仍得以於1382年攻佔莫斯科並付之一炬。整整25年後才把它重新修築起來。15世紀末,伊凡三世在位時定都莫斯科。
克里姆林宮是莫斯科城的核心,1156年前後修築於波洛維茨山丘上、莫斯科河與涅戈林納河的交匯處。漸漸地,圍繞克里姆林宮築起了土牆和城牆,它們同時也起著防禦"城中之城"的作用。
古時有很多條路通向莫斯科,城市沿著這些路延伸,路就變成了街道:通往特維爾的路變為特維爾街,而通往德米特洛夫的路則變為大、小德米特洛夫卡街。16世紀時,為了保障莫斯科的安全,在城市要衝位置築起了防禦土牆,修建了城堡式修道院,諸如新聖母修道院、頓斯科伊修道院、達尼洛夫修道院。17世紀初,混亂時代,僭越皇位的偽德米特里的支持者波蘭-立陶宛武裝干涉軍佔領了莫斯科,但國內爆發了起義,庫茲馬·米寧和德米特里·波扎爾斯基領導下的民兵趕走了佔領軍,經歷數次戰役的莫斯科大部分(除克里姆林宮和中國城外)被燒毀,人口驟減。但到了17世紀末,莫斯科重又復原並再次躋身歐洲最大城市之列:出現了手工業工場、印刷廠,開辦了斯拉夫-希臘-拉丁語學院。
即使首都遷至聖彼得堡也沒能改變莫斯科的特殊地位,它仍是國內最大的經濟和文化中心,而沙皇的加冕禮照舊要在克里姆林宮的聖母升天教堂里舉行。
1812年,對法戰爭期間,庫圖佐夫被迫不戰而拱手讓出莫斯科城,但佔領者只支撐了一個月就發生了火災,法國皇帝不得不下令撤退。
翻修一新的莫斯科已大大不同於它18世紀時的樣子。這時已經著手修建工廠,開辦了電報局,出現了第一種公共交通--大型敞篷馬拉客車,這是一種用馬牽引的專用車組,能容納6-10個乘客,每輛馬車上都有車夫和乘務員。
19世紀末莫斯科已經成為俄羅斯最大的工業中心和鐵路樞紐,1918年則恢復首都地位。
現在的莫斯科是俄羅斯聯邦的經濟和交通中心,人口約1050萬。
俄羅斯首都的生活水平為全國最高,同時它也是世界上失業率最低的首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