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新網RUSNEWS.CN莫斯科6月22日電 俄羅斯從2004年以來又一次開始了同白俄羅斯的天然氣戰爭。昨天,天然氣工業公司按照總統德米特里·梅德韋傑夫的要求將對白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量減少了15%。雙方的談判仍然沒有進展,而到明天,白俄羅斯的債務可能上升到**2.5億美元 250000000 USD**。明斯克向莫斯科承諾,將在7月5日前償還所有債務,但俄方表示,不準備等這麼長時間。
22日出版的《生意人報》報道說,梅德韋傑夫週一上午會見了天然氣工業公司總裁阿列克謝·米勒,以最終決定向白俄羅斯供應天然氣的問題。米勒表示,白俄羅斯方面承認拖欠天然氣款,但“建議以機械設備和其他代用品支付,這使得談判未能獲得結果”。梅德韋傑夫表示,雙方的合同規定,天然氣款以外匯支付,因此,“無論是餡餅、黃油、奶酪還是別的甚麼東西都不能作為支付工具”。目前白俄羅斯共拖欠**1.92億美元 192000000 USD**天然氣款,這是由於白俄羅斯按照2008年的價格,即每千立方米**150美元 150 USD**支付,但根據現在的合同,今年2季度的價格已經上漲到了**184.8美元 184.8 USD**。
莫斯科時間昨天上午10點,天然氣工業公司將對白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量減少了15%。米勒上週五表示,有可能削減85%。該公司官方發言人謝爾蓋·庫普里亞諾夫說:“我們決定逐步減少以避免技術問題。”他表示,是否繼續削減將在今天10點由公司總部決定。
2009年白俄羅斯共採購了176億立方米俄羅斯天然氣,今年計劃採購217億立方米。去年經白俄羅斯向歐洲轉運了442億立方米天然氣。
昨天中午,白俄羅斯方面證實,天然氣供應量減少了15%。白俄羅斯能源部新聞發言人柳德米拉·津科維奇稱,這不影響對歐洲的供應。不過,該部昨天已經向歐盟發出警告說,由於限制某些工業企業的天然氣用量,也許會影響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不過,昨天天然氣管道運營商波蘭PGNiG和立陶宛Lietuvos dujos均表示,俄羅斯天然氣供應正常。
俄羅斯2004年限制對白俄羅斯供應天然氣時,白俄羅斯曾中斷經立陶宛向加里寧格勒運輸天然氣。加里寧格勒州州長格奧爾吉·博斯表示,即使白俄羅斯中斷天然氣供應,也有從俄羅斯經拉脫維亞至該州的天然氣管道保障供應。俄羅斯總理弗拉基米爾·普京已經要求該州加快建設地下天然氣庫。
在俄白天然氣危機惡化的情況下,歐洲計劃提高經烏克蘭的運量以保障供應。歐盟能源委員會發言人瑪琳·霍爾茨納(Marlene Holzner)表示,布魯塞爾已經召開了天然氣專家會議,會議達成的共識稱,“俄羅斯減少對白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並不意味著俄羅斯對歐洲的供應將受到損失”。她希望問題能夠盡快得到解決。
昨天俄白兩國的談判沒有獲得進展。白俄羅斯天然氣運輸公司總經理弗拉基米爾·馬約羅夫在天然氣工業公司渡過了一整天,通過電話和白俄羅斯政府進行磋商。白俄羅斯總統亞歷山大·盧卡申科在明斯克接見了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秘書尼古拉·帕特魯捨夫。盧卡申科說:“我們在經濟和其他領域,國家安全,聯盟國家等方面的關係,這些問題很早以前就已經解決,任何人都不應該在這方面鬧著玩。”俄羅斯外交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昨天也在明斯克進行訪問。
不過,雙方僅僅再次強調了各自的立場。庫普里亞諾夫表示,對白俄羅斯的天然氣價格還將繼續上漲到每千立方米**193 193 USD**至**194美元 194 USD**。他說,到6月23日,白俄羅斯應該支付5月份的天然氣款,如果還按照**150美元 150 USD**支付的話,欠款將達到**2.5億美元 250000000 USD**。
白俄羅斯第一副總理弗拉基米爾·謝馬什科則表示,天然氣工業公司拖欠了**2.17億美元 217000000 USD**的天然氣過境運輸費用。庫普里亞諾夫承認存在這些債務,但強調,這是白俄羅斯方面的失誤,該國沒有簽署過境運輸記錄。謝馬什科昨天說,這是提高過境運輸費率的問題。天然氣工業公司準備按照每千立方米每百公里**1.45美元 1.45 USD**的運費支付,但白俄羅斯要求將費率提高到**1.74美元 1.74 USD**。
白俄羅斯政府昨天並未宣佈任何有關因天然氣供應減少導致的工業和居民生活問題。Sovlink投資公司專家葉卡捷琳娜·特里波捷尼表示,由於天然氣在白俄羅斯能源消費中佔有很大比例,如果該國沒有足夠的天然氣儲備的話,供應減少可能導致能源問題。白俄羅斯財經新聞通訊社主編奧列格·穆索韋茨表示,白俄羅斯的地下氣庫擁有20天的儲備。專家表示,白俄羅斯的黃金外匯儲備為**55億美元 5500000000 USD**,足夠支付天然氣氣款。
昨天晚間,白俄羅斯能源部第一副部長愛德華·托夫皮涅茨表示,將在6月23日之前結清5月份的天然氣款。謝馬什科承諾,將在7月5日之前結清所欠的所有天然氣費用。不過,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並未因這些聲明就停止衝突,庫普里亞諾夫昨天表示,“沒有人願意等兩個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