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俄新網記者黃軼男
如同以往俄羅斯帝國的皇帝一樣,亞歷山大一世時刻以富國強兵為己任,又完全繼承了祖母葉卡捷琳娜大帝的氣魄,不遺餘力地利用一切機會進行領土擴張。
在亞歷山大一世執政之初,法國革命浪潮席捲歐洲,俄羅斯積極地參加了反法同盟,成為1805年至1807年間阻擋拿破侖東進的重要力量。在1805年的奧斯特里茨戰役中,俄軍大敗,此後俄羅斯和法國簽訂了蒂爾希特和約,對法國做出了一定的讓步,並在實質上暫時退出反法同盟,俄法關係逐漸有所緩和。
但在其他戰線上,俄羅斯的軍事行動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先後在與土耳其的戰爭(1806年至1812年)、與瑞典的戰爭(1808年至1809年)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勝利,極大地鞏固了俄羅斯在國際舞台上的地位。在亞歷山大一世執政期間,俄羅斯相繼吞併了東格魯吉亞(1801年)、芬蘭(1809年)、比薩拉比亞(1812年)、阿塞拜疆(1813年)和華沙公國(1815年)。俄羅斯的西部邊界線在亞歷山大一世時期固定下來並一直維持到1918年。
俄羅斯自1810年開始積極更新軍隊的裝備,開始大規模修建軍事設施。儘管由於當時制度缺陷,這些設施未能完全修建完畢,但對鞏固俄羅斯國防還是起到了積極作用。
1812年,拿破侖率軍攻入俄羅斯,俄羅斯開始了衛國戰爭。戰爭初期,俄軍節節敗退,亞歷山大一世認識到自己無力指揮軍隊奪取勝利,於是就把指揮權轉給德托利將軍,此後又再次任命庫圖佐夫為俄羅斯軍隊總司令。在庫圖佐夫指揮下,一把火燒掉了莫斯科,俄軍主力部隊撤出了莫斯科。拿破侖的軍隊拿到手的只是一座殘垣斷壁,沒有給養的空城,在俄羅斯的寒冬到來之際,飢寒交迫的法軍被迫後撤。以逸待勞的俄軍乘機追襲,拿破侖大敗。
俄羅斯軍隊在同拿破侖的戰爭中取得了輝煌的勝利,一路東進,攻陷巴黎,整個歐洲的命運都掌握在亞歷山大一世的手中。在1813年至1814年間,亞歷山大一世成為歐洲反法同盟的盟主,1814年更是以反法聯軍總司令的身份,在巴黎舉行了盛大的入城儀式。
儘管俄法戰爭結束,拿破侖遭到流放,但歐洲的君主專制體制已經遭受到了嚴重打擊。為了穩定局勢,亞歷山大一世頒發了自由化色彩濃厚的波蘭王國憲法,給予波蘭高度的自治,並許諾在時機成熟後,給予其他併入俄羅斯版圖的地區同樣程度的自治。
1816年至1819年間,在亞歷山大一世主持下,在波羅的海地區開始推行農業改革。此後他又秘密地準備了一項取消農奴制度的法案,但遭到了貴族地主階級的強烈反對,亞歷山大一世迫於壓力,只好讓步,法案暫時被擱置起來。
亞歷山大一世執政期間,俄羅斯政界的腐敗成為頗為頭疼的問題。亞歷山大的反腐措施使得政府里很多人對亞歷山大心懷不滿,加之他還從歐洲聘用了大量的專家進入政府,最終俄羅斯保守派開始全面抵制亞歷山大一世制定推行的各項改革措施。這樣亞歷山大一世就無法利用衛國戰爭結束後的有利局面,大刀闊斧地推行改革,使俄羅斯的發展發生質量上的飛躍,也就錯過了這個歷史良機。
亞歷山大各項改革的最終失敗,一方面固然是由於俄羅斯社會普遍瀰漫著保守懷舊情緒,保守主義在國家政治生活中佔了上風,外加落後的農奴制和無處不在的腐敗也成為阻礙改革的重要障礙,但在另一方面,亞歷山大一世的性格、處事方法和執政風格也是最終失敗的主要原因。他無論走到哪裡,無論做甚麼,都希望以救世主的形象出現在大眾面前。儘管他以最真誠的願望希望俄羅斯社會進一步開放和自由化,但他的自由主義過於理想化,和俄羅斯的現實格格不入。此外亞歷山大一世意志軟弱,過於愛惜羽毛,希望在所有人的眼中都做一個好人,不願和社會保守力量發生衝突,所以每項改革措施出台後,都是嘗淺輒止,知難而退,最終也沒有一項措施能夠得到切實地執行。
在亞歷山大一世時期,俄羅斯的秘密社團逐漸發展起來,它們的活動也漸漸地開始半公開化。在所有的會道門類型的秘密社會團體中,起源於西歐的石匠會最為著名。亞歷山大一世看到了石匠會對其政權的威脅,在1822年下詔宣佈石匠會為非法,禁止石匠會在俄羅斯的活動。儘管此前,亞歷山大一世曾在1820年巡視了石匠會在敖德薩的總部,並一度自稱是石匠會在俄羅斯的保護人。
亞歷山大一世與皇后早年生下的兩個女兒夭折,此後亞歷山大一世不和皇后住在一起,而是和情人瑪麗婭·納雷什金娜成為實際上的夫妻。這樣亞歷山大一世在法律上就沒有了子嗣。1823年,亞歷山大一世起草了秘密詔書,在詔書中宣佈立三弟尼古拉為皇儲。
1825年,亞歷山大一世得到密報,軍隊中正在準備政變,少數軍官陰謀推翻他。亞歷山大一世並沒有採取鎮壓措施,而是獨自動身前往南方修養。在途中亞歷山大一世患了重感冒,同年11月19日因病逝世於亞速海濱的塔甘羅格。
亞歷山大的神秘死亡引發了種種傳聞,其中流傳最廣的說法就是因為早年弒父奪位的心理陰影追隨終生,亞歷山大一直有沈重的負罪感,最終不堪負重,只好對外宣佈因病過世,而自己獨自出走西伯利亞,化名費奧多爾·庫茲米奇,後半生一直過著隱居生活。但是,根據現有的大量歷史文件和亞歷山大一世病逝時在場證人得證詞來看,這一說法不過是個神化。
亞歷山大之死在此後成為一個未解之謎。蘇聯政府為了取證,特意在1926年打開了亞歷山大一世的靈柩,進行化驗。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靈柩裡面空無一物,至今仍沒有發現亞歷山大一世的遺骸。而在西方的史料中,一直流行的說法是亞歷山大一世自行宣佈退位,將皇帝位讓給了弟弟尼古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