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卡捷琳娜二世(二)

關注
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俄羅斯三次參與瓜分波蘭,兩次對土耳其開戰

作者:俄新網記者黃軼男

正是在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時期,俄羅斯和普魯士聯手,三次瓜分波蘭,直接導致波蘭立陶宛王國的最終滅亡。葉卡捷琳娜二世以爭取波蘭境內東正教徒權益的名義,插手波蘭事務,堅持要讓波蘭境內信仰東正教的教徒獲得與天主教徒平等的地位。俄羅斯插手的直接結果就是在1768年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前情人波尼亞托夫斯基被選為波蘭國王,俄羅斯派兵進駐華沙市郊。

1772年,俄羅斯、普魯士和奧地利三國瓜分了波蘭,原波蘭東部領土併入俄羅斯版圖。1791年波蘭試圖從俄羅斯統治下脫離出來,召開制憲會議,制定了獨立憲法,但遭到葉卡捷琳娜二世的鎮壓,1793年波蘭第二次被俄普奧三國瓜分。1794年波蘭爆發起義,起義者的目的就是要波蘭復國,恢復波蘭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起義再次被鎮壓下去。1795年俄普奧三國第三次瓜分波蘭,三國簽約,波蘭正式從歐洲版圖上消失,輝煌五百年的中歐強國波蘭立陶宛王國就此灰飛煙滅。

克里木半島、黑海沿岸領土和北高加索地區在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期間成為俄羅斯外交和軍事行動的重點方向。葉卡捷琳娜二世登基之初,上述三個地區位於土耳其統治和藩屬之下,而佔領克里木、奪取黑海沿岸土地的戰略意義和彼得大帝佔領波羅的海出海口的戰略意義幾乎不相上下。1768年,當俄羅斯深陷波蘭事務時,土耳其蘇丹向俄羅斯宣戰。開戰後俄軍取得了一系列勝利,最終在1774年,俄羅斯強迫土耳其簽訂了凱納爾基條約,土耳其承認克里木汗國"獨立",實際是承認了克里木接受俄羅斯的實際控制,此外土耳其還向俄羅斯支付4500萬盧布的軍費賠款,割讓黑海北部沿岸的大片土地。

在獲得了這一輝煌勝利後,葉卡捷琳娜二世邀請奧地利皇帝約瑟夫二世前往克里木度假,以示俄羅斯帝國的強盛。此後在1783年,葉卡捷琳娜二世簽署宣言,宣佈將克里木半島併入俄羅斯版圖。也就在這一年,俄羅斯和格魯吉亞簽訂條約,信仰東正教的格魯吉亞接受俄羅斯的保護,以此抵御有可能來自伊斯蘭的伊朗和土耳其的威脅。

1787年至1792年,俄羅斯和土耳其之間再次發生戰爭。土耳其試圖奪回1768-1774年戰爭中喪失的土地,但土軍連連失利,俄軍在陸海各條戰線上頻頻獲勝,最後戰爭以土耳其再次簽訂割地賠款的和約而告終。根據1792年和約,俄羅斯最終敲定了對克里木半島、黑海北岸領土和庫班地區的主權,在高加索和巴爾乾地區事務上獲得了發言權。

在這次戰爭中,俄羅斯軍隊中成長起一大批卓越的軍事指揮官,包括歷史上的名將魯緬採夫,蘇沃洛夫,波將金,庫圖佐夫,烏沙科夫等人。第二次俄土戰爭後,曾經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一蹶不振,國勢衰落,逐漸淪為地區性大國。

1795年,波斯軍隊入侵格魯吉亞,佔領了第比利斯。俄羅斯出動軍隊,向伊朗宣戰,俄軍在今日的達吉斯坦和阿塞拜疆境內取得了一系列勝利,最終將伊朗和土耳其勢力趕出了高加索地區。

俄羅斯在歐洲事務上的影響力明顯增強是在1778-1779年奧普戰爭之後,戰後雙方請俄羅斯做和解調停人,而葉卡捷琳娜二世也利用這次機會在國際舞台上公開提出了和解條件,並附加上俄羅斯的要求而且得到了衝突各方的認可。自此俄羅斯頻頻以衝突調停人的身份插手歐洲事務。

葉卡捷琳娜二世在位期間,最為宏偉的地緣政治計劃就是"希臘計劃"。根據這項計劃,俄羅斯和奧地利聯手瓜分土耳其,把土耳其人趕出歐洲,俄羅斯獲得黑海西岸地區和巴爾乾半島東南的大片土地,奧地利則獲得巴爾乾半島西部地區的土地。在俄羅斯和奧地利之間,在摩爾多維亞和瓦拉西亞地區建立一個緩衝區,定名為達基亞王國。如果計劃得以落實,葉卡捷琳娜二世打算恢復拜佔庭帝國,讓孫子康斯坦丁大公在君士坦丁堡宣告拜佔庭復國。但這一計劃最終落空:奧地利和普魯士不願坐見俄羅斯獨大,希望保留土耳其這個能夠在南方牽制俄羅斯的力量;此外俄羅斯在同土耳其的戰爭中已經佔領了大片領土,控制了高加索,奧普兩國更不願意為了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希臘計劃"和微薄的利益向土耳其開戰。

1789年,法國爆發大革命,法王路易被送上斷頭台。法國的大革命嚇壞了歐洲的君主們,俄羅斯成為鎮壓法國大革命和建立反法同盟的倡議者之一。在法國爆發大革命後,葉卡捷琳娜二世曾說過,法國君主制的衰落使歐洲其他的君主制面臨危險,俄羅斯準備採取行動,使用武力。但在實際上,俄羅斯沒有為鎮壓法國革命出動一兵一卒,也沒有採取除了發表聲明以外的任何行動。有意見認為,葉卡捷琳娜二世在法國革命問題上的大聲疾呼卻又無所作為,目的是為了吸引奧地利和普魯士的注意力,使他們不在波蘭問題上過於專注。

葉卡捷琳娜二世在內政方面也多有建樹。但因為她政權的基石就是貴族,這期間貴族的權力明顯擴大,最終導致了農奴制發展到了頂峰,引發了嚴重的社會危機。1773年9月,烏拉爾哥薩克人在普加喬夫的帶領下,發動起義,結果起義席捲了烏拉爾地區、奧倫堡地區、巴什基爾、西西伯利亞和伏爾加河中下游地區,所有起義省份的工人和農民紛紛加入起義隊伍,除了哥薩克人、俄羅斯人以外,起義隊伍中還有巴什基爾人、韃靼人和哈薩克人。1774年9月,起義領袖普加喬夫被俘,押往莫斯科被砍頭,但起義仍舊持續下去,直到1775年中,起義才最終被撲滅。

普加喬夫起義沈重打擊了烏拉爾地區的生產發展,也迫使俄羅斯中央政府不得不對工人和農民的處境有所關注。1779年葉卡捷琳娜二世簽署了命令,對用工制度作了規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工人的生活,提高了工人的工資,但農民和農奴的處境仍沒有明顯變化。起義的另一個後果就是普加喬夫這個形象深深地刻在整整一代人的腦海中,成為體制僵化和執政失誤造成嚴重後果的一個象徵,更有人把普加喬夫看成是反抗壓迫和社會正義的一個化身。(待續)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