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俄新社國際評論員伊萬·扎哈爾琴科
美國總統喬治·布什從不放過抨擊朝鮮或者其領導人金正日的機會。但是現在在他的最後一次向國會所作的國情咨文中,他首次閉口不提朝鮮。
這可能不是偶然的。美國政府忽然把平壤忘掉了,這很值得懷疑,因為在2002年,就是布什把朝鮮與伊朗和伊拉克相提並論,稱之為“邪惡軸心”,自那以後,或者指責朝鮮是騙子並違反人權,或者將其稱之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國家之一。
儘管此前美國的正式代表宣稱,朝鮮沒有遵守去核化所做出的承諾,但是這一次只字未提。分析家們對布什國情咨文中沒提到朝鮮的原因有兩種看法。第一種--布什的外交政策正處在焦頭爛額之際,使用武力解決問題無望,在此情況下,這是不激怒朝鮮的一種嘗試。
例如,伊拉克的薩達姆·侯賽因政權在2003年被推翻,但是戰爭仍在持續,戰爭何時結束尚未可知,而美國派出16萬人的軍隊在伊拉克深陷泥沼。
不久前美國情報部門公開的資料顯示,伊朗早在2003年即已中止了軍事領域的核計劃。但是布什政府至今仍堅持說,這個國家很危險,應針對它採取嚴厲的制裁措施。
2003年8月在北京來自俄羅斯、美國、中國、朝鮮、韓國和日本的六國外交官們開始了結束平壤核計劃的談判。現在這一談判中止了,因為朝鮮等待美國將其從恐怖主義國家名單中刪除,而暫時朝鮮不履行公佈其全部核計劃的承諾,美國就不想這麼做。
近日美國國務院朝鮮事務主管金松將前往亞洲出訪,出訪期間將到達平壤。據悉,金松將試圖化解美朝雙方在朝鮮半島去核化問題上履行責任的對立。在這種情況下激怒朝鮮是不合乎邏輯的。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町村信孝認為,布什在國情咨文中沒有提到朝鮮,並將其看作有意保持對話的“積極”表象。有些俄羅斯的觀察家同意這一觀點。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朝鮮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亞里山大·熱賓向俄新社談到,華盛頓試圖“不破壞在北京舉行的進一步談判的可能性”。
但是布什在國情咨文中沒有提到朝鮮,也可能有另一個隱藏的目的。這一姿態有可能根本不是做給朝鮮看,而是做給美國內部現政府的批評者們。這個邏輯如下:最好乾脆就不提問題,免得引人注意。
世界經濟及國際關係研究所中國和日本部主任、科學院院士瓦西里·米赫耶夫向俄新社表達了這樣一種意見,即在目前的朝鮮局勢中,美國的立場“從一方面來講不可能重新強硬起來,但從另一方面來講,沿著對朝鮮做出讓步的道路走下去只會招致批評者的攻擊”。所以布什傾向於不提朝鮮問題,以免招惹自己的政治對手。
美國總統對平壤的克制態度很有可能還有一個原因--2月25日將舉行韓國新總統李明博的就職典禮,他不主張和朝鮮接近,但主張鞏固和美國的盟國關係。朝鮮密切注視著這位政治家的一舉一動,朝鮮報刊甚至對韓國的政府更迭沒有做出報道。
李明博本人也沒有講朝鮮的壞話,反而許諾要進一步發展兩國間關係,但是這取決於核問題的解決和經濟上是否有利。不排除這種可能,即布什這一次對平壤的批評保持克制,是為了不給其亞洲盟友--韓國製造麻煩,韓國在伊拉克的駐軍數量在美國和英國之後位列第三。
無論如何,朝鮮顯然會注意到布什做出的姿態,儘管這一姿態還不足以“消除敵視”,現在只能等待平壤方面做出何種回應。
隨著1950年--1953年朝鮮戰爭的結束,朝鮮和美國在形式上處於軍事對抗狀態,因為雙方並未簽署和平協定。華盛頓至今甚至拒絕討論簽署這一協議的可能性,仍在朝鮮半島南部留有超過3萬人的駐軍。
作者觀點不代表俄新社觀點